一瞬间“恍然大悟”的灵光闪现,是大脑复杂活动的结果。杜克大学认知神经科学家Maxi Becker通过实验发现,当人们识别出难以辨认的视觉图像(如高对比度的Mooney图像)时,大脑中负责视觉识别的腹侧枕颞皮层、处理情绪的杏仁核和掌管记忆的海马体会同时激活,触发突如其来的“aha”时刻。这种认知飞跃,即“表征转变”,让大脑从迷惑到顿悟,快速获得全新理解。
这类洞察不仅令人兴奋,还能增强记忆力。Becker团队发现,洞察时脑区活动越强,几天后对相关信息的记忆越深刻。原因在于,洞察产生的强烈情感和确定感使大脑更有效地编码信息,形成持久记忆。这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往往对“突然明白的答案”记忆犹新。
然而,洞察并非总是准确的。实验中,错误识别时也有40%的“aha”体验,表明快速确定感有时会误导我们。洞察的效果和表现形式因任务性质而异:视觉识别中表现突出,但在创造性思维如隐喻生成中,分析性思考同样重要,且更有利于记忆。
未来,研究者期望将洞察研究拓展到心理治疗、冥想甚至迷幻体验等多领域,探索其更深层次的认知机制和实际应用。教育领域也能借鉴这一发现,鼓励学生自主“顿悟”,以提升学习效果和动力。
从古希腊阿基米德的“尤里卡”到现代认知神经科学,洞察时刻始终激励着人类认知的跃迁。它不仅是大脑的“瞬间跳跃”,更是推动创新与学习的关键力量。
原文链接:www.quantamagazine.org/how-your-brain-creates-aha-moments-and-why-they-stick-20251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