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还是没阻拦住!蒋万安这次终于硬气了一回: 11月5日外媒爆料,蒋万安当众宣布,正在跟大陆沟通双城论坛的相关事务,并且他还给出自己的态度:按照往例大概是在年底!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蒋万安当众官宣正与大陆沟通年底双城论坛事宜,这波“硬气”操作绝非一时冲动,而是精准算清民生账、政治账、发展账后的必然选择。民进党层层阻挠最终失效,更印证了两岸城市交流的大势终究难违。 这本民生账,是15年论坛积累的硬核底气。自2010年郝龙斌创办以来,双城论坛已成为台北与上海民生合作的“直通车”,45项合作备忘录覆盖教育、医疗、环保等核心领域,每一项都扎根民众需求。 2023年蒋万安首赴上海参会,带回的减碳合作让台北低碳转型提速,智慧医疗经验直接缩短市民看病排队时间,青年创业平台更让不少台北创业者对接上大陆资本与市场。 对台北市民而言,论坛不是抽象的政治符号,而是看得见的便利与机遇,这也是民进党再怎么炒作“威胁论”都难以动摇的民意基础。 这本政治账,是蒋万安与国民党的破局关键。此前蒋万安因两岸议题立场含糊,被贴上“软骨头”标签,支持率持续低迷。 作为国民党籍台北市长,他的表现直接关联蓝营口碑,若放任民进党切断两岸交流,不仅会失去中间选民支持,更会让蓝营“两岸交流推动者”的传统优势荡然无存。 此次借“按往例年底举办”的说法推进论坛,既坚守一个中国原则,又堵住民进党“扣帽子”的嘴,更能借民生政绩拉抬支持率,为后续选举积累资本,堪称一举多得的政治妙棋。 这本发展账,让民进党阻挠沦为徒劳。民进党从一开始就想卡脖子,以技职教育交流备忘录条文有疑虑为由,要求修改超半数内容,硬生生延后9月原定行程。 然而其阻挠逻辑本身就站不住脚:论坛已延续15年,即便疫情期间也未中断,早已成为两岸城市交流的标杆,民进党找不到正当理由直接取消,只能在程序上刁难。 更关键的是,台北市后续推进水治理、劳动领域沟通均获大陆积极回应,民进党卡脖子的借口逐渐瓦解。 加之年底有相关选举,民进党不敢彻底违背“要实惠不要对抗”的民意,最终只能默认推进。 蒋万安的硬气,更藏着对台北发展的长远考量。2025年论坛聚焦“AI与城市治理”,直指科技医疗、轨道交通等台北发展的关键领域。 办好这场论坛,既能让台北借力上海的先进经验破解城市治理难题,又能吸引大陆企业参与台北建设,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这种实打实的发展机遇,远比民进党空洞的意识形态口号更有吸引力。 反观民进党,始终抱着“逢陆必反”的僵化思维,把两岸交流当筹码。 他们切断的不是“所谓威胁”,而是台北市民的发展机遇,农产品销路、青年创业平台、医疗资源共享,这些本该落地的民生福利,都曾因民进党阻挠而滞后。 此次阻挠失效,恰恰说明“台独”分裂行径越来越不得人心,民众早已看清:谁能带来实惠,就该支持谁。 蒋万安推进双城论坛的选择,给国民党也给台湾政坛提了醒:两岸交流从不是包袱,而是民生与发展的“加分项”。 守住“务实交流、互利共赢”的核心,顺应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能在政治格局中站稳脚跟。 而民进党若仍执迷于意识形态对抗,只会在民心向背中越走越远。这场论坛的推进,早已超越个人政治选择,成为两岸民间交流不可逆转的生动注脚。 那么你们怎么看待这件事呢?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们的看法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