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这次又被全网点名了!”,浙江大学玉泉校区,有学生在食堂吃饭的时候看见打

拾九观人间 2025-11-07 10:59:31

“浙江大学这次又被全网点名了!”,浙江大学玉泉校区,有学生在食堂吃饭的时候看见打菜窗口的菜当即震惊不已,学校食堂竟然卖螃蟹了,而且小只要8.8元!大的也才12.8一只!重点是还不限量。   深秋的杭州,农贸市场里的梭子蟹价格稳定在30-70元一斤,一只中等大小的螃蟹单卖就要15元以上。   而浙江大学玉泉校区食堂的一则价签,让这份秋日美味变得“触手可及”。   刚下课的学生们挤在打菜窗口前,看着一只只冒着热气的清蒸螃蟹整齐码放。   橙红的蟹壳泛着油光,掰开后膏黄饱满,价签上“小只8.8元、大只12.8元、不限量”的字样,让不少人反复确认后才敢下单。   有学生笑着说,食堂阿姨打蟹的时候毫不手抖,这份实在劲儿,比校外餐馆贴心多了,这一幕被学生随手拍下发到社交平台后,迅速点燃全网讨论。   相关话题单日阅读量破亿,评论区成了“大型羡慕现场”。   在校学生晒出餐盘里堆成小山的螃蟹,分享“吃蟹自由”的快乐;职场人吐槽“外卖一顿三十多,浙大学子花杯奶茶钱吃螃蟹,这才是青春该有的福利”。   还有家长留言“孩子在浙大读书,连吃饭都被学校照顾得这么好,作为家长太放心了”。   更有意思的是,不少网友开始“反向劝学”,调侃“现在复读考浙大还来得及吗?不为文凭,就为这8.8元的螃蟹”。   其实,浙大食堂的“螃蟹福利”并非偶然。   据后勤集团工作人员介绍,这些螃蟹来自江苏兴化产区,学校采购部门直接与当地合作社对接,跳过所有中间商环节,采购成本比市场价低15%-20%。   再加上国家对每位在校生的伙食补贴,以及食堂非盈利的运营定位,才能把价格压到如此亲民的水平。   更让人暖心的是,螃蟹作为时令菜品,10月下旬已在华家池、西溪等多个校区同步上线,部分校区还提供13.5元、18元的高规格选项,18元款因“肉满黄肥”成为爆款。   食堂还贴心承诺,若买到品质不佳的螃蟹可直接更换,而随着天气转冷,为保证食材新鲜、避免浪费,目前已按计划停售,校方表示明年秋天会根据学生反馈调整规格后重新上架。   浙大的暖心操作,很快让高校餐饮的“公益属性”成为热议焦点。   以浙大为例,学校通过“农校对接”平台直采食材,建立全链条成本控制体系,每日核算原料损耗率,烹饪过程推行标准化操作,所有结余资金都用于改善伙食,从不追求盈利。   这种运营模式,既保证了菜品质量,又让学生真正受益。   更难得的是,浙大并未将这份福利局限于校园内部。   校外人员只需通过支付宝“浙大通”小程序提前一天预约,凭身份证或预约码就能进入多个校区食堂就餐,共享平价餐饮资源。   有杭州本地市民体验后留言,8.8元的螃蟹新鲜味美,食堂环境干净整洁,这种开放共享的态度太赞了。   这种有限度的开放,打破了校园与社会的壁垒,让高校资源真正服务于更多人,也彰显了大学的包容与担当。   从8.8元的清蒸螃蟹到5元的爱心套餐,从校园内部的普惠服务到面向社会的有限开放,这些看似微小的餐饮细节,恰恰折射出大学的“服务之本”。   一所优秀的大学,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人才,更要以务实的行动关怀每一个个体,让学生在校园里感受到温暖与尊重。   浙大的螃蟹之所以能引发全网共鸣,不仅因为价格亲民,更因为它传递了一种价值观。   教育的温度,藏在每一顿热气腾腾的饭菜里;大学的担当,体现在对每一个人的用心呵护中。   当热度褪去,8.8元的螃蟹或许会成为秋日里的一段记忆,但它所彰显的公益底色与开放理念,值得每一所高校借鉴。   大学之大,不在于高楼大厦,而在于胸怀与担当;教育之暖,不在于惊天动地的举措,而在于润物无声的关怀。   愿更多高校能坚守服务之本,让校园餐饮成为传递温暖的窗口,让每一位学子都能在被呵护中成长,让每一个走进校园的人都能感受到知识殿堂的包容与温度。

0 阅读:1
拾九观人间

拾九观人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