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刮起反印度的浪潮?原因其实很简单:现在不止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都在反印度,印度人蛮厉害的,在各行业印度人混的风生水起,而且变成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最近要说全球哪个群体最招风,印度人肯定算一个,美国开始对印度移民政策收紧,加拿大跟印度政府因为刺杀案闹翻,澳大利亚那边也是怨声载道。 这股风刮得挺猛,但仔细一琢磨,原因其实挺简单的,就是印度人这些年在海外混得太好了,好到让当地人觉得自己的地盘被抢了。 往前数二十年,印度人刚到美国加拿大这些地方的时候,大多是拿着学生签证来读书的,那会儿他们还是边缘群体,在餐馆打工送外卖,攒钱交学费,等毕业了找到工作,也就是普通工程师或者医生,跟其他移民没什么两样。 可这十来年局面完全变了,你去硅谷转一圈,科技公司的高管里印度面孔占了一大片,谷歌的老板是印度人,微软的掌门也是印度人,这俩公司加起来市值得好几万亿美元。 不光是顶层,往下看那些写代码搞芯片的技术岗位,印度工程师的比例高得吓人,苹果做芯片的团队里,十个人得有七个是印度来的,特斯拉搞自动驾驶的部门也差不多这个配比。 这还不算完,加拿大的医疗系统里,印度裔医生护士的数量这几年蹭蹭往上涨,有些热门科室比如心脏科神经科,印度医生能占到三分之一。 澳大利亚的IT行业更夸张,印度工程师不光人多,升职还快,比本地员工平均快一倍,这种速度让很多当地人看不下去了,觉得规则好像专门为印度人设计的。 印度人能混到这份上,靠的不光是个人能力,他们从小接受的数学和计算机教育确实扎实,班加罗尔那些理工学院出来的学生,编程基础比很多国家的毕业生强,再加上英语是他们的官方语言之一,到英语国家工作没有语言障碍。 更关键的是他们特别会抱团,同乡会校友会各种组织办得红红火火,有什么工作机会第一时间在圈子里分享,面试题都是内部流传,硅谷有个印度工程师协会,会员超过五十万,这个网络比很多猎头公司都管用。 问题就出在这儿,美国本土的程序员发现,自己在公司干了十年,绩效年年拿A,结果晋升机会给了刚来四年的印度同事,不是一次两次,是好多人都碰到这种情况。 2024年硅谷那波裁员,美国本土员工被裁的比例比印度员工高了三成多,这数据一出来,本地人更炸锅了,在网上到处吐槽硅谷已经变成班加罗尔分部。 加拿大那边矛盾更直接,这两年印度移民和留学生数量暴增,多伦多一个城市就塞进去四十几万印度人,房价跟着就涨疯了,三年时间涨了快六成,本地年轻人本来买房就困难,现在更买不起了,走在街上到处是印度超市印度餐馆,有些老社区的氛围完全变了样。 更让人火大的是,去年加拿大跟印度因为一个锡克教领袖在温哥华被刺的事情闹僵了,加拿大总理直接指控印度政府干涉内政,这一闹,很多加拿大人开始怀疑印度移民到底忠于哪个国家。 澳大利亚的情况也差不多,悉尼的印度移民把当地网约车市场七成份额抢走了,本地司机罢工抗议也没用,悉尼大学医学院去年毕业的学生里,印度人占了四成多。 这些人拿到澳洲行医执照后很多转头就去美国赚高薪,留下偏远地区缺医少药,当地人觉得自己的教育资源被占用了,最后还得不到回报。 说到底,这波反印度的浪潮不是针对印度人本身,而是因为资源分配出了问题,以前印度人来了是补充劳动力,现在他们在很多领域成了主导力量。 科技金融医疗这些高薪行业,印度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甚至开始影响政策制定,美国国会里印度裔议员越来越多,推动对印度移民更有利的法案,加拿大也有印度裔官员提议把印度文化加进公立学校教育,这种变化让原来掌握资源的群体感到不安,担心自己的利益被挤压。 特朗普2025年重新上台后,第一件事就是收紧H-1B签证政策,这个签证以前每年八万五千个名额里,印度人能拿走七成多。 现在政策一紧,针对的就是这个群体,不光是政策层面,民间的情绪也在发酵,社交媒体上关于印度人垄断工作机会的讨论每天都有,很多帖子转发量惊人。 这场风波短期内不会停,印度人靠着自己的网络和能力在海外站稳了脚跟,不可能轻易退回去,而当地人的焦虑和不满也是实实在在的,双方的矛盾需要时间慢慢消化。 各国政府现在都在想办法平衡,但要找到让所有人满意的方案,恐怕还得折腾好一阵子。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