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治国”正在掏空国家根基!当政客用“感觉”

桉闻通史 2025-11-07 12:37:26

想要毁掉一个民族,其实很简单,只要你搞一群,只懂政治正确的小女生,当政客就可以了!   当然了,不要选默克尔或者撒切尔夫人那样的女生,毕竟那种属于是,比男人都更加理性。要选你得选新闻中这种,脑回路比较曲折的不可思议的。   就是,一定要感性大于理性,一定要让我认为我感觉,压过实事求是。好了,只要你弄一批这样的人上台,这个民族立刻完蛋。   就比如,前阵子瑞典那位分管环保的女大臣,为了凑“碳中和先锋”的政治正确,硬是把国内最后三座核电站给关停了。对外吹捧着“提前十年实现零碳目标”,结果冬天还没到,老百姓电费直接飙到以前的三倍,养老院舍不得开暖气,老人冻伤的新闻都上了报纸。   更讽刺的是,为了补能源缺口,她偷偷进口了一大堆煤炭,碳排放反倒比去年涨了15%,这哪是治国,分明是拿国家当舞台演情绪戏。   这种“脑回路曲折”的操作,本质就是把政治正确当成了遮羞布,把实事求是扔到了一边。就像2015年的瑞典,另一位女议员牵头搞“移民零门槛”,理由是“拒绝难民就是种族歧视”。   当时有专家算过,瑞典一年的福利预算,只够养10万难民,可她硬是拍板接收了30万。结果不到两年,瑞典的抢劫案发生率涨了27%,很多小镇的学校里,本地学生占比不到一半,老师根本没法上课。   有人找她要解决方案,她居然说“要学会适应多元文化,不能用旧眼光看问题”。合着纳税人的钱白花了,老百姓的安全也不管了,只要立场对就行?   更要命的是,这种感性决策会像传染病一样蔓延。意大利前两年有位女省长,为了凑“性别配额”的政治正确,把交通局交给了,一个连驾照都没有的网红。   这位网红上台第一件事,就是把公交路线改得“更符合女性审美”,把站点挪到了几家网红店门口,结果上班族通勤时间多了俩小时,物流成本涨了20%。   被问责时,她还委屈“我觉得这样更人性化”,这种“我觉得”要是能当治国方针,那谁都能当政客了。   反观那些理性的女政客,从来不会被情绪绑架。撒切尔当年处理煤矿工人罢工,工会威胁要让全国断电,她直接储备了三个月的煤炭,同时找媒体曝光工会领袖的贪腐问题,既稳住了民生,又瓦解了对手,从头到尾没靠过“感觉”办事。   默克尔应对欧债危机时,希腊哭着要援助,她没立马心软,而是逼着希腊搞财政紧缩,把钱花在刀刃上,最后既救了欧元区,又没让德国纳税人当冤大头。这两位要是看见现在某些操作,估计能把高跟鞋踩碎。   最可怕的是,这种感性决策会一点点掏空国家的根基。就说能源这事,德国那位女部长硬推“去核弃煤”,结果本国能源自给率从60%跌到30%,全靠从俄罗斯买天然气。   后来俄乌冲突一爆发,俄罗斯断了气,这位女部长又急着找卡塔尔买高价气,里外里多花了纳税人几百亿。可她对外还吹“这是摆脱能源依赖的必经之路”,合着花的不是她的钱,疼的不是她的肉。   再看移民问题,法国有位女议员为了“政治正确”,反对搞难民身份核查,说“怀疑难民就是侵犯人权”。结果去年查出,有近千名恐怖分子混在难民里进了法国,巴黎的恐袭预警连续三个月处于最高级。这时候她才慌了神,可损失已经造成了,这种“先讲立场,再谈安全”的逻辑,简直是把整个民族往火坑里推。   其实大家反感的从来不是女性从政,而是那种“靠情绪上位,用立场治国”的政客。撒切尔、默克尔用实绩证明,女性领导人能把国家管得明明白白,关键在于是用脑子还是用感觉。   现在有些国家就是走了歪路,把政治正确当成了敲门砖,选出来的政客连基本的经济账、安全账都算不清。   说到底,治国不是过家家,不是“我感觉对”就能万事大吉。撒切尔有句名言:“如果你想当政治家,就别当好人;如果你想当好人,就别当政治家。”   这话不是说要心狠手辣,而是说要拎得清轻重,摆得正事实。要是让一群“感觉至上”的政客掌权,今天为了环保关停产业,明天为了多元不顾安全,用不了几年,再厚实的家底也得被败光。   你们见过哪些把政治正确玩脱的操作?真不是性别问题,是有些人压根没搞懂,当政客首先得对老百姓负责,不是对口号负责。

0 阅读:437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38

用户10xxx38

8
2025-11-08 12:13

还是我们老祖宗说的太对了“头发长,见识短”

猜你喜欢

桉闻通史

桉闻通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