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11月6日晚报道:“荷兰芯片制造商安世半导体表示,不再为过去几周内在中国

不简单的幸福 2025-11-07 13:05:49

德国之声11月6日晚报道:“荷兰芯片制造商安世半导体表示,不再为过去几周内在中国生产加工的产品提供质量担保。 安世半导体荷兰方面11月6日宣布,不能再保证在10月13日之后在中国进行进一步加工的半导体是正品,并且符合质量要求。同时,安世半导体表示对解决这场危机持乐观态度。 荷兰安世半导体这番操作看似立场明确,实则多此一举,纯属画蛇添足。安世中国早已不是当年需要依附总部背书的分支,如今的实力足以独当一面,何须荷兰方面指手画脚? 自2019年被闻泰科技收购以来,安世中国在本土资本的加持下实现了脱胎换骨的蜕变,已然成为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力量。 其承担着全球80%的封装测试产能,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市场收入占全球总收入的49.29%,近乎占据半壁江山。这样的产业地位,难道还需要别人来证明产品质量? 在技术实力上,安世中国更是底气雄厚。在小型号MOSFET、二极管与晶体管等细分领域,其市占率稳居全球第一,车规级MOSFET市场份额跻身全球前三。 2025年上海实验室成功量产的650V氮化镓功率器件,效率较传统硅基器件提升20%,直接应用于知名品牌的快充和光伏逆变器产品。 专利申请量的爆发式增长更能说明问题,从2019年之前每年仅10-15件,飙升至2024年的110件,技术创新的硬实力不言而喻。这样的技术积淀,生产出的产品质量难道还需要外力担保? 市场表现早已给出最有力的答案。安世中国的客户涵盖了博世、特斯拉、比亚迪等全球汽车巨头,全球每5辆车中就有一辆使用其功率芯片。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它既是特斯拉的战略供应商,又与比亚迪在刀片电池系统上深度合作,在国产车企中的产品渗透率已超40%。 通信领域更是与华为、爱立信等巨头紧密合作,依托中国全球最大的5G应用场景实现稳定增长。如果产品质量不过关,怎能赢得如此多行业巨头的信任? 荷兰方面此番表态,背后实则暗藏地缘政治的考量。此前荷兰政府已援引旧法冻结安世资产,试图夺回控制权,如今停止质量担保不过是战略脱钩的后续动作。 其真实意图是引导产能转移,重建欧洲本土封测体系。但这种如意算盘恐怕难以得逞,安世高达七成的芯片都在东莞封测,这条生产线是欧洲中低端汽车电子的"生命线"。 荷兰方面的单方面发难,不仅没能打压安世中国,反而让欧洲本土车企陷入困境,已有德国企业因芯片断供申请短时工作津贴。 安世中国在第三代半导体技术上的突破更让其掌握了主动权。40V-700V全电压平台氮化镓器件实现量产,1200V碳化硅MOSFET完成车载客户认证,宽禁带与IGBT产品收入季度增长三倍。 这些技术突破让安世中国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产品质量早已通过市场的千锤百炼。荷兰方面的质量质疑,就如同鸡蛋里挑骨头,毫无说服力。 半导体产业的发展讲究的是实力说话,产品质量的好坏自有市场检验。安世中国多年来深耕中国市场,依托完善的产业链和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早已建立起成熟的质量管控体系。 荷兰方面妄图通过停止质量担保施压,无异于蚍蜉撼树。这种无端生事的做法,不仅无法撼动安世中国的市场地位,反而可能反噬自身,失去庞大的中国市场。 质量是企业的立身之本,安世中国的产品质量早已用技术实力、市场份额和客户认可做出了最好的证明。荷兰安世的声明不过是徒劳之举,既无法改变安世中国的实力格局,也不能影响市场对其产品的信任。 在全球半导体产业深度融合的今天,这种单边施压的做法违背行业规律,最终只会自食恶果。真正的质量自信源于自身实力,安世中国用实际表现证明,无需外力担保,照样能打造出世界一流的半导体产品。

0 阅读:6

猜你喜欢

不简单的幸福

不简单的幸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