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近期公开宣称,若不是尼克松当年在外交上破冰“释放”中国,打开对华交往的大门

重楼读世界 2025-11-07 16:09:39

特朗普近期公开宣称,若不是尼克松当年在外交上破冰“释放”中国,打开对华交往的大门,美国如今不会面临这般棘手的麻烦,更不会遭遇如此强大的全球对手。   这番将中国发展归因于外部“释放”的言论,不仅简化了复杂的历史进程,更忽视了中美关系的本质与全球格局的演变逻辑。   特朗普口中单方面的“释放”说法缺乏历史支撑。   尼克松访华之所以成为改变世界格局的事件,核心在于当时的国际环境与两国战略诉求的契合。   冷战格局下,美苏争霸的态势让双方都需要寻找新的战略平衡点。   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消耗,国内经济与社会矛盾凸显,需要通过改善对华关系缓解战略压力。   中国则面临着复杂的周边安全环境,需要打破外交孤立,为国内发展创造稳定的国际空间。   那次历史性的接触,是两国基于自身利益的理性选择,是平等协商后的双向互动,而非某一方对另一方的“恩赐”或“释放”。   《上海公报》中确立的和平共处原则,为两国关系发展奠定了基础,其核心精神是相互尊重,而非单方面的主导或依附。   中美建交后的四十余年,双边关系的发展轨迹充分证明了合作共赢的本质。   贸易额从建交之初的不足25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6883亿美元。   双向投资存量突破2600亿美元,这样的数字背后是两国产业的高度互补与市场的相互赋能。   美国的农产品、集成电路、汽车等商品大量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机电产品、轻工业制品支撑着美国的民生与工业体系。   超过7万家美企在华投资兴业,对华出口支撑了美国国内93万个就业岗位。   7000多家中资企业在美国落地,为当地创造逾100万个就业机会。   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的快速投产、福耀玻璃在美国的扎根发展,都是中美投资合作共赢的鲜活例证。   即便是在贸易摩擦期间,双方的贸易规模依然保持稳定。   2024年中美货物贸易额和服务贸易规模较2017年分别增长18%和34.7%,这一事实足以说明市场规律与互补优势的强大力量。   特朗普提及的“麻烦”,本质上是全球力量格局调整过程中出现的适应性挑战。   中国的发展成就源于亿万人民的艰苦奋斗,源于持续推进的改革开放,源于对自主创新的执着追求。   从完善的产业体系到不断升级的科技创新能力,从超大规模市场到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中国的竞争力是在自身发展与国际合作中逐步积累的。   美国在部分领域感受到的竞争压力,是大国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而非所谓“打开大门”后的负面结果。   事实上,美国的很多“麻烦”源于自身政策的失衡。   单边关税措施导致美国通胀率上升,消费者每年多支付额外成本。   中西部农场主失去重要市场;高科技领域的出口管制,让英伟达等科技巨头损失惨重,也延缓了全球技术创新的进程。   这些问题的根源并非中国的发展,而是对竞争的误读与单边主义的执念。   中美关系的发展始终与全球格局紧密相连。   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两国经济总量超过世界三分之一,对全球和平与繁荣负有重要责任。   在气候变化、公共卫生、核扩散等全球性议题上,双方的合作空间广阔且必要。   国际社会普遍呼吁中美保持稳定互动,俄罗斯《独立报》、巴基斯坦《每日时报》等媒体多次强调,中美和平相处将利好全世界。   即便是在竞争加剧的背景下,48%的受访美企仍将中国列为全球前三大投资目的地之一。   53%的企业计划2025年增加在华投资,这一趋势充分说明市场对中美合作的坚定信心。   特朗普的言论混淆了历史因果,将复杂的双边关系简化为单一的“因果链条”。   尼克松访华的历史价值,在于为大国之间超越分歧、平等对话树立了典范,而非所谓“制造对手”的开端。   中美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而非零和博弈。   中国始终坚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的原则,这一立场与尼克松访华传递的精神一脉相承。   美国对华政策的困境,不在于半个世纪前的历史决策,而在于能否客观看待中国的发展,能否摒弃零和思维,在竞争中寻求合作,在合作中管控分歧。   全球多极化的趋势不可逆转,大国之间的良性互动是时代的必然要求。   中美两国的发展道路不同,但宽广的地球完全容得下双方各自发展、共同繁荣。   那些将中国发展归因于外部“释放”的说法,既无视历史事实,也忽视了中国人民的奋斗与选择。   中美关系的未来,取决于双方能否坚守相互尊重的底线,能否顺应合作共赢的潮流,这既是对历史经验的继承,也是对两国人民根本利益的负责,更是对全球和平与发展的担当。 信息:特朗普之前访华的7位美国总统 去了哪里说了什么? 2017-11-04 10:20:00 来源:新华视点

0 阅读:0
重楼读世界

重楼读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