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后,20万越南难民逃进香港,香港全部接收了,给了他们香港身份,听说他们

陈砚之 2025-11-07 18:59:00

1975年后,20万越南难民逃进香港,香港全部接收了,给了他们香港身份,听说他们的后裔有些成了香港废青,港独。当年越南难民住在难民营里,每天衣食无忧,就知道生孩子,难民营内生育率奇高。 越南战争在1975年4月30日画上句号,南越政权倒台,越共接管全国。不少南越居民担心报复,尤其是那些和美军或旧政府有瓜葛的人家。他们赶紧收拾细软,从西贡或岘港等地往沿海赶。港口乱成一锅粥,有人用布包藏文件,有人把金银缝进衣服。很多人挤上小船或货轮,出海求生。5月4日,第一波难民坐丹麦货轮克拉拉·梅斯克号抵达香港,带了3743人。这些船在南中国海上漂了好几天,遇上风暴就晃荡得厉害,乘客紧抓栏杆,海水直往船上浇。船舱里人叠人,空气闷热,汗味混着海腥。抵达香港时,他们下船登记,领临时牌子。这开启了长达25年的难民潮,到2000年总共超过21万越南人来港。 逃亡高峰在1978年底到1979年。12月,惠福号货轮载3318人逼近香港水域,大多是华裔越南人,花大价钱上船。货舱窄小,大家轮流分米饭和水,用手捧着吃。船漂流多日,引擎坏了就停在海上,乘客搭布挡太阳。香港派船拦截,他们通过喇叭喊话求助,才上岸。1979年2月,天运号带2651人,船上厕所污水横流,用桶接雨水喝。5月,盛昌号载1433人,爆发霍乱,医护在摇晃舱室发药。这些船只陆续抵达,难民在接收中心排队报姓名,领身份牌,送去临时点。整个过程持续到1980年代,累计23万人落地香港,多数从越南南部港口出发。 港英政府从1975年5月起接收这些越南难民,基于人道原则,全都收下,总数达23万,占当时香港人口4%。他们发香港身份,让这些人暂时安顿。起初建开放式难民营,在赤柱和薄扶林等地,用铁丝网围起来,里面搭帆布帐篷。难民排队领米袋和毛毯,早晨管理员吹哨集合,大家卷睡袋去领粥和咸鱼。会粤语的越南华人很快出门干活,背工具包去工地敲钢筋,或在工厂缝衣服、组电子件。1979年,约2万越南人打工,帮香港经济添一把力。那时香港人口500万左右,突然多20多万人,房子和工作都紧巴巴。 人数越来越多,香港顶不住。从1975到2000年,23万越南难民涌入,压力山大。1982年7月,转建封闭式营地,在新界偏远地方如石湖墟和筲箕湾。难民坐巴士去,铁门一关,就出不来。营里木板屋挤满人,地面铺薄席,厕所用铁桶围,水管漏水地上泥泞。每天三餐卡车送,难民端饭盒在长桌吃,勺子刮盘子响。供水少时,排长队接水壶,赶紧回屋。没事干,大家闲着,有些夫妇就生孩子。营内生育率超高,1990年出生900多婴儿,平均一天2.5个。这数字比香港本地高得多,生育率达每千妇女50.5个出生,比一般水平多。 封闭营日子固定,早哨响,大家抖灰尘起身,领身份卡。下午教育员发课本,小组坐地写字,铅笔沙沙响。晚上灯黄黄,通道亮着,大家端碗低头吃,收音机偶尔放新闻。外出限严,难民在铁丝网边看远山,手抓栏杆。生育高峰,产房外走廊挤家属,护士出门报婴儿性别。供水车来,大家涌上用水桶抢,水花溅湿衣服。这些活动成了营内常态,维持基本秩序。营地条件虽差,但提供衣食,难民不用愁吃穿,就专注生养。生育率高,一方面闲得慌,一方面想添希望。 1988年6月,港英政府推甄别政策,新来难民在营内筛查,证明政治难民身份。面试室里,官员翻文件,难民坐木椅讲经历,翻译记笔记。没过的算经济移民,遣返。这政策炸锅,有人觉得冤,跑不出回不去,就抗议。绝食、自焚啥都来。1989年全面行动计划后,筛查快了,船载遣返者离码头,乘客盯海面,按行李。1992年2月3日,黄竹坑营冲突起。节日争热水,南北越南人打起来,一方点木屋,火快速烧。烟雾满营,大家咳着冲门,推挤出门,衣服沾灰。消防车鸣笛来,水龙灭火,医护抬担架送伤。死24人,伤50多。警方封现场,调查员拍残骸。此后抗议多,难民裹床单绝食,躺地板,管理员发水杯劝。 1990年代中后期,难民潮缓,多数飞去美国或加拿大。机场登机口,乘客拖纸箱走,挥手别工作人员。1997年,剩2069人获补偿金,回越上航班。2000年6月,最后白石角营关,铁门焊死,卡车运桌椅。1400人得香港居留权,搬市区公寓,开门转钥匙。他们开越南餐馆,炒锅卖春卷,顾客排队点。餐馆锅铲响,蒸汽冒。留港难民做小生意,融进社会。生育高峰生下的孩子,长大后有些卷入香港社会动荡,成了废青或支持港独。这群后裔听父母讲营苦,长大对社会有怨气,加上香港变迁,年轻人易激动,就掺和进去。不过这只是部分人,几十万后代啥样都有,不好一概而论。

0 阅读:421
陈砚之

陈砚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