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最近爱上了背诗,回成都的时候,火锅桌旁四个人,三个人开始对诗,一会儿猜题目一会儿接句子。
这三个人加起来的年纪超过一百岁不少。
剩下不吭气的那个人是我。
·
不开玩笑,真实场景。
·
三十几岁的人,如今再念诵小时候不懂的那些句子,应该是会忽然了悟的。这种了悟里一定会有少年气。
我不想背诗,我想参观这种有保质期的少年气。与尔同销万古愁。
·
今天在思考工作,既然工作中囊括了强消费场景,那么就应该多给一些专业化的输出。
“老谢的穿搭日记”,如何在生活中用更少的精力呈现松弛又美好的女性模样,这些和物质有关,和搭配、视觉有关。
·
更多的时候在通过文字和大家建立连接,如果哪条心意没有流动到,是不够心安的。
因此,对自己的要求,既多又细密,一条条落实到现在,回头看,很难说及格与否。
·
于是眼见背诗的少年气,大家都在追逐,大家也都在追逐中去找一些平衡,聪明得要紧,懂商业化里的丁丁卯卯,同时也退行下来变成当年摇头晃脑的小孩子,去诵风雅,去诵迦南地。
·
我不知道这样的解读是不是有点肉麻了。但偶尔可以肉麻一下其实挺好的。
毕竟岁月铁血,一天天过去,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氛围感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