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快报! 美国马里兰州州长突然宣布 2025年10月31日,美国马里兰州州长韦斯·摩尔宣布全州进入紧急状态,因为联邦政府已经“停摆”一个多月,老百姓的生活真的受到了严重影响。州长紧急拨了1000万美元,就是为了确保全州68万依靠“补充营养援助计划”的老年人、孩子和残障居民不至于饿肚子,他说断了这些人的食品援助既违法又残酷。 “违法又残酷”这六个字,简直是戳破了美国政坛最虚伪的遮羞布。要知道“补充营养援助计划”可不是临时救济,这是1964年就立法确定的民生底线,从粮食券演变到如今的营养补贴,初衷就是让弱势群体不至于饿肚子。可现在,联邦政府一停摆,最先砍的就是老人、孩子的救命粮,这哪是什么政策博弈,分明是拿最弱势的群体当筹码。 马里兰州这1000万美元更像杯水车薪的无奈之举。68万人要靠这笔钱活命,分摊下来每人能拿到的补助少得可怜。更讽刺的是,这种“州政府救场”的戏码正在美国多地上演,纽约州也紧跟着宣布进入紧急状态,都是为了填补联邦政府留下的民生窟窿。联邦政府本该是民生保障的“压舱石”,现在倒成了制造危机的“源头”,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这场停摆早不是新鲜事,美国历史上已经上演过20多次,本质就是两党把预算法案当成了斗争工具。之前最长的一次停摆持续了35天,让经济少产出110亿美元,现在眼看又要打破纪录。 国会里的政客们吵得面红耳赤,可基层民众早就扛不住了——联邦雇员无薪上班,排队领救济品时哭诉“积蓄撑不了一个月”;费城的食品银行没了850万美元联邦资金,连给饥饿人群发食物都成了难题。 最让人寒心的是,停摆冲击的全是最基础的民生底线。空中交通管制员饿着肚子上班,导致全美大规模航班延误;国税局热线打不通,纳税人求助无门;甚至劳工统计局都停摆了,连就业数据、物价指数这些经济决策的基础信息都没法发布,活活造出了“数据盲区”。这些后果,哪一项不落在普通老百姓身上? 州长韦斯·摩尔的愤怒不是没有道理。当一个国家的联邦政府把政治斗争看得比民众温饱还重,连立法保障的食品援助都能随便断供,所谓的“人权”不过是句空话。摩根大通早就算过账,政府每停摆一周,GDP增速就降0.1%,可政客们眼里只有党派利益,哪顾得上这些。 马里兰州的紧急拨款像一记耳光,抽在了美国政治的脸上。1000万美元能救一时之急,却解不了两党恶斗的根本问题。只要党派博弈还在继续,停摆危机就会反复上演,下一次又该是谁来为民生兜底?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