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台北故宫院长反驳大陆的措辞,认为台北故宫的文物不属于大陆! 从二十世纪

幕沧小澜 2025-11-08 15:49:18

没想到,台北故宫院长反驳大陆的措辞,认为台北故宫的文物不属于大陆! 从二十世纪中叶说起,那时候南京故宫将近三千箱文物被紧急装箱,转移到台湾的码头,成为台北故宫的压舱石。 当时,大家的共识其实只有一个,这些宝贝只是暂时寄存在岛上,等风头过去,总有一天会运回大陆。 具体说,那时运送的专家们生活都非常朴素,为的就是随时能准备回归。他们选用结实但便于搬运的竹制家具,连木箱都没进行特殊加固处理,箱子上的封条和编号一路保留到现在。 这些细节就是当初“暂存”心态的铁证,后来七十多年过去,这批藏品始终没能返乡,反而被赋予了更多现实色彩。 台北故宫的展厅如今保存了将近七十万件文物,绝大部分都是清楚写着源自北京等地的皇家古董,跟台湾本地文明半点牵连没有。岛上早期遗址里从没发掘过这么高级的青铜器或者宫廷瓷器,“台湾制造”的说法根本站不住脚。 只是,现在的台北故宫时不时修订公开资料,把所有跟大陆有关的字眼悄悄抹掉,甚至举办展览时,硬把北京带去的国宝和台湾出土的陶罐摆在一块儿,想混淆个“渊源”。 而且,每次有机会把一批像《祭侄文稿》这样的传世之作送到国外展出,展板介绍里悄悄省掉“中国”两个字,以为能瞒天过海。 可不管在日本美国,还是法国博物馆,这些宝贝最后都被正儿八经地贴上“中国文物”的标签,没有给台湾方面留下可操作的空间。 其实,像毛公鼎的铭文、翠玉白菜的雕刻、肉形石的修复,没有一样能脱离大陆文化,也离不开大陆技艺。那些年台北的修复师傅遇到难题,还得回头查北京的资料,甚至黏合材料都得跨海采购。 再说,每次两岸学界有过合作共展的时候,大家谈的都是历史传承一脉相承,没人把它们当作只有一方的财产。 打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到国际大馆,主流做法就很直接,台北也好,北京也罢,这些文物本质上都打着“中国”烙印。 2017年台北把《祭侄文稿》借法国,法国专家干脆利落,说这就是中国唐代书法的顶峰之作。外面的人看得清清楚楚,没人因台湾方面的操作而迷糊定位。 仔细想想,这么多珍品能安然留存下来,是所有中国人共同的幸运。祖辈拼了命守下来的,是民族文化的血脉,也是两岸同根的见证。 现在再把这些宝贝的归属问题炒成政治噱头,说到底,只是少数人的一厢情愿。就这些国宝的身世、工艺和历史背景来说,不管搬到哪里,都永远绕不开大陆这片土地。

0 阅读:47

猜你喜欢

幕沧小澜

幕沧小澜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