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汽车引擎重启,荷兰终于为安世半导体“服软”。 据彭博社11月7日援引产业内部

素笺琂 2025-11-08 16:44:41

德国汽车引擎重启,荷兰终于为安世半导体“服软”。 据彭博社11月7日援引产业内部消息称,因关键芯片供应恢复,德国大众、宝马等汽车巨头已宣布结束减产计划,停摆数周的生产线正逐步恢复活力。 这无异于给整个欧洲汽车产业链打了一剂“强心针”,沉睡的巨人终于被注入了能量,工厂的轰鸣声再次在欧洲上空响起。 而这背后,是荷兰政府在国际压力下,不得不放弃对安世半导体总部的“特别接管”,准备将管理权归还给中国母公司闻泰科技。 这场没有硝烟的芯片战争,以一种极具说服力的方式,展现了什么叫实力才是最硬的道理。 这盘棋,远比看上去要复杂,而棋盘的核心,正是安世半导体。 安世半导体,这家全球汽车芯片巨头,前身是飞利浦半导体业务,后来归入恩智浦旗下,2019年被闻泰科技以340亿元全资收购。 它形成了独特的“荷兰设计、中国制造”的分工模式——七成产能都在东莞的工厂,这个数字意味着全球每五辆车就有一辆在用它心脏跳动,在汽车芯片市场算是“顶流玩家”。 可随着中美科技竞争升级,这种中资控股的海外科技企业成了地缘政治的“夹心饼干”,安世自然也躲不过这场漩涡。 9月底,美国抛出“50%股权穿透规则”,这刚好给了荷兰政府“借坡下驴”的机会,他们立刻翻出72年前的《商品供应法》,单方面“夺权”。 说白了,荷兰这就是跟风美国搞遏制,压根没顾上全球供应链的死活和中资企业的合法权益。 面对这波操作,中国很快拿出了反制办法,一记精准的点穴。 10月初,商务部宣布对安世中国的关键芯片实施出口管制,一下就掐中了欧洲汽车业的“命门”。 这边荷兰安世还想施压,威胁不给中国工厂供晶圆,结果安世中国的代表只是平静地回应:库存够用到年底,2025年起全用国产晶圆。 这波反击,透着股自主可控的硬气。 在全球车企的哭求与中荷的拉扯下,事情终于有了转机。 这让人不禁想起当年的阿尔斯通,同样是面对美国的无理长臂管辖,结局却天差地别。 阿尔斯通的妥协,换来的是被肢解的命运,高管入狱,公司被瓜分,一地鸡毛。 而闻泰的硬气与背后国家的支持,却等来了对手的低头,这背后,是产业链话语权的根本性转移。 他们当初为了挽尊,还留了两个条件,可这两个条件说白了就是找个台阶下,其实早盼着供应链赶紧恢复正常了。 他们以为自己是棋手,却没发现,自己也只是更大棋盘上的一颗棋子。 这场风波,对每个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来说,都是一记警钟,更是一次深刻的启示。 这场博弈也暴露出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地缘政治一插手,高度分工的链条说断就断。 这让人不禁想到尼日尔发生的事情,当信任的基石被动摇,再合作的成本将变得无比高昂。 荷兰这波操作,看似占了点小便宜,实则伤了中资的心,想修复这份信任,未来要付出的代价,远比眼前的利益大得多。 再看中国,应对得那叫一个稳。 恰好在此时,中美在马来西亚达成了阶段性贸易协定,美国暂停了所谓的50%股权穿透原则,这更是釜底抽薪。 结合最新的全球供应链风险评估报告来看,未来的竞争,核心正从“技术优势”转向“规则定义权”和“信任构建力”。 谁能定规矩,不光看技术多牛,更看谁能在风波里稳住阵脚、赢得信任。 中国这波展现的定力和担当,正在供应链新秩序里攒人气;而那些动不动拿“安全”当借口破坏规则的,迟早会被产业格局甩开。 与其被地缘政治的绳子牵着鼻子走,不如主动拆掉这根绳,用合作共赢铺出一条新路。 这,才是真正的出路。

0 阅读:2

猜你喜欢

素笺琂

素笺琂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