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已经确认,世界可以让美国去称霸,但中国不在美国的世界范畴内。贝森特9月表示,中国买俄罗斯石油就买吧,美国不会加征关税了,因为这个是属于他们的“国内事务”。但是,欧洲也应该和美国一样,给印度增加关税,因为印度买了俄罗斯石油。 美国近期在国际能源贸易上的操作,又一次把“霸权逻辑”摆到了明面上。 先说说贝森特这表态多虚伪,他说中国买俄油合理,真不是良心发现,是中国的实力让美国不得不掂量。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2024年GDP都到134万多亿了,能源需求本来就大,从俄罗斯买油只是多元化布局的一部分,之前从沙特、非洲也一直进口,这本来就是正常的市场行为。 俄乌冲突前中国买俄油占比13%,后来涨到16%,增幅根本不算夸张,完全是为了能源安全着想。 美国要是敢对中国加关税,先不说中国肯定有反制手段,光是两国贸易里的各种牵连,美国自己也得疼。 它所谓的“国内事务”,不过是打不过就给自己找台阶下,要是中国实力弱,你看它会不会立马翻脸? 再看印度就惨了,成了美国立威的靶子,印度买俄油比例从不到1%飙到42%,确实涨得快,但这里面有美国的私心。 印度不光自己用,还低价买了转卖给欧美,赚了160亿美元差价。美国就抓住这点骂人家“不可接受”,先是加25%关税,后来干脆翻倍到50%。 可谁不知道,美国自己才是玩这套的老手?2025年上半年,美国通过印度、土耳其这些第三国转口买的俄油就有1200万桶,比去年涨了37%,炼油厂还把俄油换个“中亚原油”的标签,偷偷往自己市场运。这就是典型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双标到没边了。 更可气的是对欧洲的算计,美国一边逼着欧洲制裁俄罗斯能源,一边把自己的液化天然气以三倍价格卖给欧洲,一年就赚1500多亿美元。一艘LNG船从美国出发成本才6000万,到欧洲就能卖2.75亿,利润翻好几倍。 欧洲国家傻吗?不傻,但没办法。德国前五个月买天然气花了263亿欧元,比去年多了160%,企业成本飙升,好多工厂都搬到美国去了。 法国总统马克龙都忍不住骂,这根本不是朋友该做的事,可欧洲被美国绑在安全战车上,只能吃这个哑巴亏,美国就借着能源危机,一边赚盟友的钱,一边把欧洲产业也吸到自己家,这霸权玩得真够狠的。 美国这套双标把戏不是第一次玩了,上世纪80年代为了遏制苏联,逼着沙特降价,却不准盟友日本买苏联石油;2019年制裁伊朗能源,却默许以色列从伊朗进口天然气。 每次搞制裁都留着“盟友豁免”“人道主义豁免”的口子,其实就是把规则当橡皮泥,自己想怎么捏就怎么捏。 这次对中印的不同态度,把“实力至上”的底色露得干干净净:中国实力强,能自主发展新能源、人工智能,在国际上有话语权,美国就假装尊重“国内事务”;印度虽然经济在涨,但反制能力弱,国际话语权不够,就成了美国施压的软柿子。 特朗普之前还威胁要对所有俄油买家征50%关税,可真到了中国这儿就没声了,转头对着印度下手。 这说明美国的霸权不是无敌的,碰到硬茬也得收敛,印度被加税后喊着“不公平”,可除了口头抗议也没太多办法,这就是没实力的无奈。 反观中国,不管美国怎么指手画脚,该买油买油,该合作合作,还在中东、非洲拓展新的能源伙伴,就是因为手里有实力,腰杆才硬。 美国总想着让世界听它的,搞霸权那一套,可现在越来越行不通了,欧洲已经开始不满,马克龙、德国副总理都公开批评美国发战争财,暗地里也在找其他能源来源。 中国坚持自己的节奏,不被美国牵着鼻子走。就连被拿捏的印度,以后也未必一直听话。 美国的逻辑从来不是“讲道理”,而是“看实力”,可它忘了,实力是会变的,霸权是撑不久的。 说到底,贝森特的话就是一面镜子,照出美国霸权的虚伪和霸道,它所谓的“规则”,不过是维护自己利益的工具,对自己有利就用,不利就扔。 中国不在它的霸权范畴里,不是美国宽容,是中国靠自己的发展闯出来的天地。 这事儿也给所有国家提了醒,跟着美国走没用,妥协退让换不来尊重,只有自己实力强了,才能在国际上站得住脚,不被人随便拿捏。美国想一直称霸?恐怕没那么容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