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振兴中华 每年这个时候,台湾爱国人士都要在台北马场町举办纪念

赵财苗 2025-11-09 00:57:16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振兴中华 每年这个时候,台湾爱国人士都要在台北马场町举办纪念追思会,以缅怀50年代白色恐怖时期牺牲的先烈 11月8日,台北马场町纪念公园内,松柏肃立,白菊凝哀。国民党主席郑丽文身着素衣,手持花圈,向白色恐怖时期牺牲的英烈三鞠躬,成为首位出席秋祭的国民党主席。她在致辞中深切反思历史悲剧,强调两岸同胞无需为政治信仰付出生命代价,呼吁以正视历史的勇气推动两岸和解,让和平成为共同追求。 前几天,郑丽文就说准备到马场町祭奠吴石等烈士,当时,引起很大的反响,国民党保守派大佬纷纷表示反对,认为其有通敌之嫌,甚至有投降主义之说。面临压力,郑丽文仍然坚持参加活动,为她的勇气点赞! 郑丽文这一鞠躬,鞠下去的是对历史的敬畏,挺起来的是两岸和平的希望。在台湾当前的政治氛围下,这份勇气有多难得?看看那些跳出来反对的“保守派大佬”就知道了——他们把缅怀英烈污名化为“通敌”,将正视历史曲解为“投降”,本质上是不敢面对国民党过往的历史污点,更害怕两岸民间的情感联结会戳破他们“维持现状”的谎言。可郑丽文偏要逆流而行,用实际行动告诉台湾社会: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而尊重先烈、正视历史,才是国民党找回初心、重建公信力的唯一出路。 吴石等烈士的英名,本就不该被历史尘埃掩埋。作为潜伏在国民党内部的爱国志士,他们用生命传递情报,为解放事业铺路,最终倒在白色恐怖的屠刀下。这些英烈不是某一方的“敌人”,而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英雄,他们的牺牲,只为一个目标——国家统一、民族复兴。郑丽文祭奠他们,不仅是对英烈的告慰,更是对“两岸同属一中”历史事实的公开认同,这种跨越党派的历史担当,比任何空洞的“和平口号”都更有力量。 更值得深思的是,这场秋祭背后,藏着台湾民间对和平的迫切渴望。白色恐怖时期,多少家庭因政治信仰破碎,多少同胞因两岸对立流离失所;如今,“台独”分裂势力又在刻意制造两岸敌意,试图让历史悲剧重演。郑丽文在致辞中强调“两岸同胞无需为政治信仰付出生命代价”,恰恰戳中了台湾民众的痛点。谁愿意再经历战火?谁不想让亲人团聚?这些最朴素的愿望,才是两岸关系的主流民意,而郑丽文的行动,正是对这份民意的积极回应。 当然,也有人质疑她“作秀”,认为这只是国民党的政治投机。可即便如此,能把“祭奠英烈、推动和解”当成“政治秀”,也远比那些整天喊着“抗中保台”的分裂分子强得多。要知道,在此之前,从未有国民党主席敢迈出这一步,郑丽文的突破,就像一道光,照亮了两岸民间交流的缝隙,也让更多台湾政客看到:只有正视历史、拥抱和平,才能赢得民心。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台北马场町的松柏年年常青,白菊岁岁凝哀,它们见证了历史的苦难,也期盼着两岸的团圆。郑丽文的勇气,值得我们点赞,但更希望这不是孤例。期待未来能有更多台湾政治人物,放下党派偏见,摒弃分裂思维,像她一样勇敢地站出来,正视历史、缅怀先烈,用实际行动推动两岸和解,让和平之花在两岸大地常开不败!

0 阅读:0
赵财苗

赵财苗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