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挥领导力的重要场合:美国拒绝参加本月将在南非举办的G20峰会 据11月9日外媒报道,美总统特朗普宣称G20南非峰会"美国政府无人出席" 。美国总统特朗普本月针对将在南非召开的G20峰会,声称南非少数族裔白人正遭受迫害,并在社交平台发文表示"美国政府官员将集体缺席"。南非政府否认存在迫害行为,若美方不派遣高官代表团出席将属罕见做法。 今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定于本月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特朗普总统7日在社交平台发文称"选择南非举办G20完全是种耻辱",指控当地少数族裔白人正遭受杀害等迫害行为。他继而表示"只要这种侵犯人权行为持续,美国政府官员就绝不会出席"。 今年5月特朗普与南非总统拉马福萨会谈时也曾提出相同主张,但南非政府予以否认,美国事实核查机构也指出其说法"缺乏依据"。此前特朗普政府曾表示将派万斯副总统出席本届G20峰会,若不派遣高级官员代表团将打破惯例。 值得关注的是,明年美国将担任G20轮值主席国,特朗普已明确表示计划在其佛罗里达州南部的私人度假村举办领导人峰会,并称"期待主办这场盛会"。 根据分析,两国关系的紧张源于如下几个方面: 美国特朗普政府曾因南非颁布旨在解决土地不平等问题的《征用法案》,而切断对南非的援助。 南非在巴以问题上的立场也引发美国不满,例如南非曾在国际法院起诉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行动。 美国缺席正是中国发挥领导力的机会,填补空缺的机遇。 但这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如何行动将决定其最终能获得多大的国际信誉。 首先是机遇所在:中国可以如何展现领导力,填补议程和协调的真空:G20是全球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美国的缺席会削弱其在关键议题(如全球债务、气候变化融资、贸易规则)上的推动力和协调能力。而中国可以趁机主动设置议程,推动更符合自身及发展中国家利益的议题,例如全球发展倡议、多边主义、绿色金融等,并扮演“共识凝聚者”的角色,将会议导向富有成果的宣言。 第二,巩固“全球南方”领导者的形象:本次峰会在南非(一个重要的“全球南方”国家)举行。美国因一个充满争议的国内理由(南非土地问题)而抵制,可能疏远许多发展中国家。中国可以借此机会加强与南非及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团结,强调中国始终是发展中国家的可靠伙伴,与美国的“选择性参与”形成鲜明对比,提升在“全球南方”中的号召力和政治影响力。 第三,展现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在国际媒体和各国代表面前,一个积极参与、致力于解决问题的中国,与一个缺席的超级大国形成强烈反差。 第四,有助于强化中国的国际叙事:即中国是维护国际秩序稳定的“负责任利益攸关方”,而美国则正走向孤立主义和单边主义。 当然,G20是一个多边平台,领导力体现在协调和共识构建,而非单极主导。中国的影响力虽大,但在金融体系、与西方盟国的协调等方面,仍无法像美国那样拥有全方位的号召力。 中国若表现得过于急切,反而可能引发其他国家的警惕,被认为是在利用美国的缺席进行“权力扩张”。 即便美国缺席,其西方盟友(如欧盟、日本、加拿大等)仍在会场。他们在许多议题上与中国存在分歧(如对俄政策、贸易壁垒、人权等)。 在西方视角下,中国的“领导力”可能会被解读为“争夺影响力”。中国所展现的领导力能否被广泛接受,不仅取决于其外交行动,也取决于西方媒体的叙事框架。 从近年的外交实践来看,中国很可能采取一种 “稳健且务实” 的策略来把握这次机会: 首先,强调合作,避免直接批评美国:中国官方表态大概率不会高调宣称“填补领导力空白”,而是会强调“与各方一道”、“共同维护多边主义”等包容性语言。 第二,聚焦具体成果:中国可能会推动在发展中国家关心的债务重组、基础设施投资、技术合作等领域达成具体成果,用实事来彰显领导力。 第三,充当“桥梁”而非“霸主”:重点扮演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协调者角色,这既能展现领导力,又不易引发直接对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