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记者问石破茂:不当首相是不是像换个人似的?石破茂表示不当首相后很开心,他表示当

小威武 2025-11-10 08:08:34

有记者问石破茂:不当首相是不是像换个人似的?石破茂表示不当首相后很开心,他表示当首相都不说实话,谁也不跟他说实话。当他卸任后第二天早晨醒来,感觉人清静了好多精神了好多。他又开始说实话了,日美是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利益,他认为不应对美国言听计从。感觉他就对首相没什么兴趣,走走过场,当过就行了。也没什么家族背景负担,还是比较通透的。 “现在能随时想吃拉面、咖喱,我已经很开心了。”石破茂在接受日本MBS电视台专访时,毫不掩饰卸任后的轻松。 这番看似随意的美食感慨,背后隐藏着首相生活的巨大代价。 石破茂不太明白,为什么周六下午出去吃碗拉面就会成为众矢之的。他无奈地承认:“当首相就是不管做什么都要被批评。” 在石破茂看来,一碗普通的拉面成了衡量自由度的标尺。当他还是首相时,连这样简单的饮食选择都会成为公众讨论的话题,甚至招致批评。 这种无处不在的审视,让正常生活变成奢望。 有记者曾问石破茂:不当首相是不是像换个人似的?他的回答意味深长——当首相时“谁也不跟他说实话”,而卸任后“他又开始说实话了”。 这种转变揭示了政治高位的孤独与扭曲。 在谈论日美关系时,石破茂终于可以坦率表达:“日本和美国是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国家利益,他不认为对美国言听计从,就能保障日本安然无恙。” 这样直抒己见的表态,对于在位者来说需要莫大的勇气。 回顾石破茂的首相生涯,实际上充满了各种制约。他领导的政府在参议院选举中遭遇“历史性溃败”,执政联盟未能保住过半数席位。 成为“跛脚政府”的首相,让他的执政空间所剩无几。 就在卸任前夕,石破茂还面临另一重困境——如何面对历史。 2025年10月,他发表了“战后80周年”个人见解,从战前宪法、政府、议会、媒体及信息收集分析五个方面,剖析日本走向战争的原因。 这份约6000字的文件,被认为体现了“石破色彩”。他提出,政治不能迎合舆论或为取悦民心而损害国家利益,应警惕狭隘的民族主义与排外情绪。 然而,这份见解却因关键表述缺失而引发争议。 与战后50年的“村山谈话”明确承认“殖民统治和侵略”相比,石破茂的见解通篇未明确提及对亚洲邻国的“侵略责任”,也没有“反省”“道歉”等措辞。 他只是口头表示将怀着“反省与道歉的心情”,继承历届政府的既有立场。 明治大学教授山田朗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份见解的反思主要停留在日本国内政治层面,缺乏面向亚洲邻国的视角。 石破茂的处境仿佛一座政治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他对首相职位的淡然态度,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代政治家的普遍困境。在民意审判和党内压力的夹缝中,政治家很难保持真正的自我。 石破茂被视为自民党内的温和保守派,与党内强硬保守派相比,其历史认知有一定进步性。但自民党内的强硬保守派强烈反对他发表经内阁决议通过的“首相谈话”。 这种平衡姿态,让他的反思力度大打折扣。 神奈川大学教授大庭三枝的评论更为犀利:“首相不得不再次讲述这些本应在教育中早已共享的事实,本身就反映出日本在历史总结方面的严重不足。” 当历史真相需要不断重复基础事实时,说明社会的历史认知已经出现了严重断层。 参议院选举惨败后,石破茂坚持留任。但如今的他,早已不再是那个被困在首相职位上的“囚徒”。 日本媒体分析认为,石破茂在“战后80周年”谈话上的平衡姿态,反映了他在党内压力下的无奈。如今卸下重担,他或许终于可以畅所欲言,不必再扮演那个被各方势力拉扯的“平衡者”。 走出政治聚光灯,石破茂的选择让人不禁思考:当政治家们不再被权力绑架,反而能说出更多真相时,这究竟是个体的解脱,还是政治的悲哀?

0 阅读:31

猜你喜欢

小威武

小威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