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卖楼自救! 11月6日,日本汽车巨头日产宣布,出售位于横滨的全球总部大楼!买家是中国敏实集团联合美国财团,整笔交易高达970亿日元(约45亿元人民币)! 要知道,这栋大楼可是日产的象征,2009年从东京迁来横滨港湾,背靠海景,正对车站,既能办公又能展示车型,是日产引以为傲的“门面担当”,现在,这个象征被卖掉,连总部都要靠租回来办公,可见日子真的难过了。 日产账上亏损连连,2024财年净亏6709亿日元,2025上半年又亏2219亿,电动车转型项目停摆,销量在中国市场更是腰斩,面对现金紧缺,公司不得不启动“Re\:Nissan”复兴计划,大规模裁员、缩厂、削支出,卖楼这步棋,看似回血,实则饮鸩止渴,有人说这是求生,也有人说是绝望,你怎么看? 说白了,这次卖总部,其实是日本制造业困境的缩影,多年来日本车企靠着燃油车的积累一路高歌,可新能源时代一来,技术和供应链优势瞬间被重写,日产曾是全球电动车先锋,早在2010年就推出Leaf,可惜之后失去了节奏。 电池成本居高不下、软件生态薄弱、市场反应慢半拍,中国和欧美厂商已经冲上新赛道,日产却还在犹豫,这次卖总部,看似是财务动作,本质是战略溃退——连总部都成了流动资金的一部分,也说明管理层已经没有更好的办法去应对资金压力。 对比来看,中国的敏实集团倒成了这场交易的赢家,它不仅拿下了日本车企的地标资产,更是实实在在地进入了日本汽车产业的核心圈,这件事的象征意义远大于金钱本身:中国资本正从零部件供应走向产业链深处,过去“为日系打工”的角色,正在一点点反转。 有人或许觉得,卖总部也没什么,反正还能租回来,但问题是,日产未来二十年都要给新业主交租金,这意味着它在财务上被套住了,短期能粉饰利润,长期却增加负担,真正压垮日产的,不是楼市,而是时代,新能源战场讲求效率、生态、迭代速度,这些恰恰是老牌车企最不擅长的。 日本车企的衰落其实早有征兆,从丰田的电动迟缓到本田的战略摇摆,都说明整个体系在转型中失去方向,日产卖楼,只是这一幕的开端。今天的汽车业不再是造车,而是拼算法、拼电池、拼生态,老一代工业强国的反应慢半拍,后果就是连自己的总部都要拿去抵命。 一句话总结,日产这次卖楼,不只是资产变现,而是一个时代的谢幕,谁能在新能源的浪潮里造出“下一个日产”,谁就能定义未来。 你觉得日产这步“断臂求生”,是暂时的喘息,还是无力回天? 参考资料:每日经济新闻——巨亏百亿!日产出售总部大楼,中国企业拿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