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向欧美军工企业转售120吨稀土,此举彻底激怒了中方,印度人感到纳闷,他们是怎么追踪到这批稀土的具体流向? 印媒离谱地把这事说成“中方压榨”。 2025年以来,中印稀土贸易信任破裂。说白了,这是印度违背贸易承诺的违约行为。最直接的就是中印稀土合作承压,印度对华稀土进口配额缩减30%;相关转售企业订单受损,损失超2000万美元。 中国稀土出口追踪机制升级,导致违规转售核查环节收紧。一批一证报备制度已实施5个月;对比合规企业的正常贸易,一严一松。 以印度Sona Comstar公司为例,对华稀土进口权限被暂停,涉事批次订单取消率100%;稀土加工、仓储环节被迫缩减产能。 印度相关企业能直观看到的,是原材料采购成本上涨,稀土进货价涨幅达18%;高端制造企业原材料库存预警显现。 欧洲多国的反应是暂缓合作,涉事军工企业稀土供应缺口扩大15%;而合规稀土出口国订单量升温,增速达22%。 需要强调的是,正常贸易的通道仍在——合规企业可按流程申请配额。本质上,这是规则意识与违约行为的对立,恪守承诺才能维系贸易合作。 稀土出口管制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正当举措,中方的追踪监管有明确规则依据。印度违背承诺转售稀土在先,却倒打一耙炒作“压榨”,完全站不住脚。贸易合作的基础是相互诚信,任何违约行为都该承担后果,唯有遵守规则,才能保障双方长远利益。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