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替中国向台湾“开炮”的国家出现了,不是“巴铁”,也不是俄罗斯,而是这个被美国制裁了60年的小国。 这个国家不是“巴铁”,更不是俄罗斯,而是古巴。去年底,一位持加拿大身份的台湾居民前往古巴旅行,却在机场发现自己用台胞证无法进入。 古巴海关没有讨论空间,表明他们只承认中国护照。不少人这才知道古巴不仅口头支持中国立场,已经将拒绝台湾护照的规定写进了官方流程。 台湾方面试图通过外交渠道缓解,提醒民众不要前往古巴。但古巴政府表态坚决,并通过外长公开声援中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古巴的这种坚持其实并不突然,它的发国家命运和中国的主权问题有着相似遭遇。 半个多世纪以来,古巴一直被美国实施经济制裁。这种外部压力下的生存经历,让古巴格外在意主权和自决。 早在20世纪60年代,古巴就和中国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公开支持中国对台湾的立场,并在各种国际场合反复重申自己的认定。 古巴这种政策选择不是朝令夕改,而是几十年一以贯之,不因外部环境而动摇。 所以中国也和古巴进行了一系列的合作,比如中国为古巴提供了实验室设备与农业技术,古巴则向中国出口资源产品。 这样的合作方式让古巴在外部压力下得到了实际帮助,不必在大国之间选边。对于古巴来说,这是一种稳妥的国际关系,而不是权宜之计。 古巴选择无条件支持中国,并用严格措施落到实处,这在拉美国家里并不多见。以前不少国家因为顾虑美国态度,对台湾护照会睁只眼闭只眼。 古巴用自己的行动表明,主权原则重于短期利益。美国媒体也因此评论台湾的“国际空间”再次被压缩,从中可以看出古巴这一选择的国际影响力。 古巴之所以在关键问题上立场坚定,是因为自身早已习惯在压力下维护底线。 主权争议本身没有模糊空间,如果一个国家准备清楚表态、付诸行动,可能带来的实际收益远大于忌惮他人的目光。 这次古巴拒绝台湾护照的行动,不是出于临时政策,而是一种基于长期经验积累下的谨慎决策。这背后的逻辑,是对自己国家地位的自信和对国际局势的清醒认识。 对外界来说,这是拉美地区新形势下各国处理敏感外交问题的风向标。 古巴没有因为被制裁而失去独立选择的资格,反而让人看到小国也能在坚守原则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如果更多国家学会像古巴一样,敢于直面对外部压力,坚持自己的选择,未来这一问题上的格局也许会有新的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