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部消费股崛起,科技股则持续走弱——这看似是板块“跷跷板”效应,实则是风格切换的

晓绿聊趣事 2025-11-10 12:51:12

底部消费股崛起,科技股则持续走弱——这看似是板块“跷跷板”效应,实则是风格切换的正常演绎。如今还有人质疑风格切换的趋势吗?相信并顺应趋势的股民已然获利,固守旧主线的则难免承压。结合盘面,给所有股民朋友几点核心观点:

1. 大盘指数震荡反复,4000点站稳难度不小,核心原因并非大资金缺乏推升实力,而是当前并不急于锁定该点位。每次突破后均难以站稳,本质是市场不想让指数上涨过快——今年阶段性任务自突破4000点起已基本完成。值得注意的是,突破4000点后市场缩量态势愈发明显,可见目标达成后,大量机构资金已进入“躺平休息”模式。因此,4000点附近的反复震荡,本质是机构借机完成出货、调仓、风格切换等动作,而非无力站上。

2. 那些整天喊着“大阳线突破”的声音,真该冷静下来了。股市不会因口号而大涨,投资更需务实看待盘面本质。当前市场的核心逻辑,是主力资金借助大盘震荡,完成风格与筹码的切换。而那些一味鼓动追涨、持续唱多高位科技股诱导散户接盘,却对风格切换、高低切换特征避而不谈的言论,最终只会让不明真相的散户承受所有损失。

3. 底部消费板块崛起、科技股大幅走弱,绝非简单的跷跷板效应,而是资金高低切换最直接的证明。上周四收盘站上4000点时,正是科技板块反弹带动,但当时我就明确提示“科技仅为超跌反弹”,却遭到不少人在评论区嘲笑,不少股民见状追高入场,如今已深陷调整。回顾近期大盘多次冲击4000点的过程,每次科技板块发力拉升后均无后续,本质就是借助科技股带动指数,吸引散户高位接盘,主力则悄悄完成切换。早在10月国庆后,我便看穿高位科技股的出货本质,率先提出风格切换与高低切换的思路,这一个月来的市场走势,已然验证了方向的正确性——哪些板块是机构底部吸筹,哪些是反复拉高出货,答案不言而喻。

4. 今日消费板块的表现,或将成为重要拐点。周末公布的10月CPI数据显示,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小幅上涨,为消费板块带来利好支撑。自今年7月各行业“反内卷”启动以来,相关行业价格逐步止跌企稳、回暖回升:新能源赛道中的锂电、风光储等此前竞争激烈的领域,部分企业已从亏损转为盈利,甚至出现涨价现象,这也是近期新能源赛道大涨的核心逻辑;周期化工的涨价行情,同样是反内卷带来的连锁反应。按照这一逻辑,涨价细分主线仍将延续,消费板块也会逐步回暖。随着各行业供需与价格回归平稳,市场有望逐步走出通缩预期,向温和通胀方向演进(短期通胀不会明显显现),而各行业的涨价过程,正是近期市场涨价主线领涨的核心逻辑。这些方向早已提前梳理提示,但多数人仍只盯着科技股的反弹兴奋追高,最终错失了早期布局的机会。

5. 如今易中天概念抱团股大跌、科技股及机器人等板块纷纷回调,还有人不相信风格切换吗?很多人说我“跟科技有仇”,但我始终明确:科技是长期方向,但科技股有估值与节奏的差异。多少人抱着对科技方向的信仰,最终却在高位科技股中沦为机构的接盘侠?还有人在算力、CPO、抱团半导体等高位科技股中谈“格局”——何为格局?底部估值便宜时坚守,才是格局;机构抱团推高估值、兑现业绩后赚得盆满钵满,你却在高位执着“格局”,这不是格局,而是贪婪。股市中不少人能赚到钱,却最终守不住利润,部分是因为看不懂趋势,但更多是栽在了贪婪上。

6. 最后,给跟上观点节奏的股民朋友明确后续策略:风格切换仍在持续,高低切换也将延续,只要不追高已大涨的高位股及机器人等调整中的方向,短期整体风险可控。但需注意节奏:新能源赛道中的风光锂电等板块,已不宜追涨,需等待回调分歧时再参与,仓位较重的可开始减仓;底部消费板块处于筑底阶段,不会持续大涨,但底部将逐步抬升;周期有色、化工板块已持续爆发,后续需在分歧时低吸,短期避免追高。总的来说,风格切换的四大核心方向不变,但需把握好节奏——切换过程中,底部板块会在上涨中伴随洗盘,高位板块则会在下跌中借反弹吸引接盘,唯有踩准节奏、不贪不躁,才能从容应对。

0 阅读:119

猜你喜欢

晓绿聊趣事

晓绿聊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