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美国法院正式宣布了 2025年11月6日,美国最高法院正式就总统特朗普

文明故事 2025-11-10 12:57:58

就在刚刚 美国法院正式宣布了 2025年11月6日,美国最高法院正式就总统特朗普任内推行的大规模“对等关税”政策展开激烈辩论。这场争论不仅牵动美国国内政治神经,更引发全球市场高度关注。而令人意外的是,原本被看好拥有保守派优势的特朗普,在口头辩论后胜诉概率不升反降。 要知道最高法院9名大法官里保守派占了6席,按说该是特朗普的“主场”,可辩论结束后,不少法律专家直接下调了他的胜诉预期,核心问题出在“权力越界”这四个字上。特朗普当初搞关税,援引的是1977年《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可原告方——12个州加上5家小企业主直接戳穿了猫腻:这部法律根本没赋予总统征收关税的权力,所谓“国家紧急情况”更是子虚乌有。 这场辩论早就不是简单的贸易政策之争,而是美国三权分立体制的一次正面碰撞。特朗普团队一口咬定“总统有权处理国际贸易事务”,可大法官们不买账,连几位保守派大法官都接连追问“如果总统能随便借紧急状态征税,那国会的税收权还算什么”。2022年最高法院就确立过“重大议题原则”,明确这类影响全国经济的重大决策,不能由总统单方面拍板,特朗普的操作刚好撞在了枪口上。 更让特朗普被动的是关税背后的民生账。他当初喊着“关税能保护美国产业”,可实际成本全转嫁到了普通人和企业身上。进口酒商要为关税买单,玩具制造商的原材料成本暴涨,普通家庭买进口商品要多花钱,这些原告在法庭上拿出的账本,比任何辩论都有说服力。美国财政部长自己都承认,要是特朗普输了官司,政府可能要返还高达1万亿美元的关税税款,这对本就紧张的财政来说,简直是灭顶之灾。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早就争议不断。之前纽约国际贸易法院已经裁定他无权这么做,联邦巡回上诉法院也以7∶4的投票维持原判,只是给了他上诉到最高法院的时间窗口。现在口头辩论的风向,更像是给这场持续已久的法律战定了调:就算你是总统,也不能越过法律边界滥用权力。 全球市场早就盯着这场辩论的结果。特朗普的关税覆盖范围极广,既有面向全球的10%“基准关税”,也有针对特定国家的高额关税,还有所谓的“芬太尼关税”,一旦被裁定无效,全球贸易格局可能会迎来连锁反应。美国企业盼着关税取消减轻负担,其他国家也在观望是否能重启与美国的贸易谈判,毕竟这些关税政策已经打乱了太多产业链的节奏。 特朗普现在怕是骑虎难下。赢了官司,能保住自己的贸易政策遗产,还能给竞选加分;输了的话,不仅要退万亿税款,后续再想搞关税,还得走国会程序,麻烦不断。可从辩论后的反应看,大法官们更看重权力制衡的底线,而非党派立场,这也是保守派占优却胜诉率下降的关键。 这场辩论的结果,年底前就会揭晓。它不仅决定着特朗普关税的命运,更会定义未来美国总统的权力边界。当政治诉求撞上法律红线,当贸易保护遇到权力制衡,美国的体制正在给出自己的答案。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猜你喜欢

文明故事

文明故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