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有这么多石油,为什么中国不开采? 其实说白了,当前国际油价背景下,我国从国际市场进口石油可能比直接进行深海开采更为经济,而且我国还要保持南海油气资源作为战略储备。 好多人都有个疑问,南海明明藏着巨量石油,为啥中国迟迟不大力开采?甚至有传言说 “是技术不行”,这实在是误会大了。 真相是,不是不能采,是得算清楚 “三本账”—— 生态账、经济账、战略账,哪一本都不能马虎。 先说说南海石油到底有多 “肥”。 按自然资源部的评估,南海油气资源储量相当可观,光是曾母暗沙盆地就藏着不少优质原油。 但有意思的是,中国目前在南海的开采活动主要集中在北部湾等近岸区域,深海区域基本没动。 这不是没技术,2021 年 “深海一号” 能源站就投产了,能在 1500 米深海采气,技术水平世界顶尖。 真正的 “拦路虎” 藏在海底。 2025 年 9 月上观新闻报道过一个触目惊心的案例,1979 年美国一家公司在太平洋搞深海采矿测试,用设备在海底拖行采结核。 40 多年后科学家重访那片海域,设备留下的深沟还清晰可见,生物多样性只有周边区域的一半,恢复至少要 50 年。 南海的深海生态比太平洋那片更脆弱,珊瑚礁、砗磲这些生物对环境变化特别敏感,开采时的油污泄漏、设备搅动,随便一样都可能让一片海域 “绝育”。 我认识个搞海洋环保的朋友,2023 年跟着科考船去过南海西沙海域。 他说水下的珊瑚礁就像 “海底热带雨林”,小鱼、海藻、微生物环环相扣,“哪怕一点油星子飘过去,几平方米的珊瑚都得变白死掉”。 现在三沙市为了保护生态,连渔民的捕捞区域都严格划定,更别说大规模开采了。 毕竟石油采完了就没了,生态毁了可是几代人都救不回来的。 经济账也算不过来。 深海开采的成本高得吓人,光建一个钻井平台就得几十亿,还要配套船舶、输油管道。 南海不少海域水深超过 2000 米,台风、巨浪是家常便饭,维护成本更是个无底洞。 有石油行业的朋友算过一笔账,深海采油的成本是陆地油田的 3 倍还多,现在国际油价起起伏伏,冒然大规模开采很可能 “亏本赚吆喝”。 更关键的是战略布局。 中国这些年一直在搞能源多元化,2024 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都快到 40% 了,风电、光伏越来越给力。 而且我们和俄罗斯、中东的能源合作很稳定,石油进口渠道多样,没必要盯着南海 “一棵树”。 反而保持南海生态完好,能发展旅游业、渔业,这些可持续产业的长期收益比卖石油划算多了。 有些人可能觉得 “放着资源不采太浪费”,但看看国外的教训就明白了。 20 世纪 80 年代北海油田大规模开采,虽然赚了钱,但周边海域的鳕鱼种群几乎灭绝,渔民没了生计,后来花了上百亿治理也没完全恢复。 这种 “先破坏后治理” 的路子,我们早就看透了。 你们去过海南旅游吗?亚龙湾的海水清澈见底,蜈支洲岛的海底全是彩色珊瑚,这些都是南海的宝藏。 要是为了采石油把海水弄脏了,不光游客不来了,当地渔民的日子也没法过。 换作是你,会选短期的石油收益还是长久的绿水青山? 中国不是完全不碰南海石油,而是 “适度开发、优先保护”。 近岸的一些浅海油田,技术成熟、生态影响小,已经在有序开采。 深海区域则先搞勘探、做技术储备,等将来有了更环保的开采方法,再考虑大规模开发。 这种 “慢半拍” 的节奏,其实是最聪明的做法。 资源开发从来不是 “有就必须采”,而是 “该采的时候再采”。 南海的石油就像银行里的存款,平时靠工资(可再生能源、稳定进口)过日子,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动本金。 更重要的是,这笔 “存款” 还连着生态家园,乱动可能连家都没了。 这种发展思路其实适用于所有资源开发。 急着变现往往会付出更大代价,耐心等待技术成熟、算清长远收益,才能真正把资源变成福祉。 南海的 “沉默”,不是懦弱,是对未来的负责。 信息来源: 上观新闻——2025-09-12 一道采矿“伤痕”,深海40年未愈,恢复还要50年 中国南海研究院2025-02-26 中印尼应以共同开发谈判为契机 推动南海务实合作迈上新台阶 网易新闻——2025-05-19南海油田储量巨大,越南等国都在偷挖,为何我国却一直在四处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