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如何称呼吴石】文/师伟我很早就知道吴石(1894.9.14~1

语风谈科技 2025-11-10 17:32:20

【我们应该如何称呼吴石】

文 / 师伟

我很早就知道吴石(1894.9.14 ~ 1950.6.10),每每果粉为遗留在大陆的老兵叫屈的时候,我就会提醒想想为什么那些老兵还有机会上蹿下跳,而我们在台湾的同志只能以骨灰的方式回来——

这个对比足以说明果党的腐朽、反动、残暴,足以说明我们的先进、正义、文明!

而更多人知道吴石是因为2025年热播的电视剧《沉默的荣耀》,这部电视剧讲述了以吴石为代表的台湾地下党冒着生命危险投身解放事业,最后不幸牺牲的悲壮故事。

这部电视剧甚至带热了吴石故居的旅游,可见民心民意是解放台湾、告慰烈士!

但是这部电视剧我没有追,理由有三。

一是熟悉历史,知道整个过程太过压抑、结果惨痛,所以不忍细看。占了五成原因;

二是演艺界水平稀松垮塌,画面缺乏历史质感,笔挺的妆容太出戏。占了三成原因;

三是主演曾在《援军明日到达》中扮演国民党衡阳降将并粉饰美化。占了两成原因;

可别以为我这是吹毛求疵,这种重大的历史题材必须要力求真实、精细、严谨,这样才能对得起烈士,这才能发挥更好的教育作用。

所以我十分反感革命历史剧中场地干净整洁、服装崭新挺括、演员健康白皙,这不但失去了历史的真实感,更重要的是大大消减了革命的合理性和必然性,让事关中国前途的革命斗争变成了两个帮派之间的对抗。

例子1:2006年部门曾去延安旅游,看了修葺一新的革命旧址,有同事嘻嘻哈哈说“这里冬暖夏凉、整洁干净,干革命太舒服了”。从此我与此人再无交往。此外我认为这些历史遗迹的展出状态值得考虑,至少旁边应该放一张体现当年状况的实景照片。

例子2:陈凯歌拍了《志愿军》三部曲,精气神皆无,可以说是一塌糊涂!这么重大的题材交给这种人拍摄是极大的失策!

理解了以上原理和案例,你就该知道重大历史题材该如何拍摄了;你就该知道我的要求不是苛刻、而是底线。

具体到《沉默的荣耀》,不但要保证重大历史题材本身的严肃性,还因为这部电视剧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号:武的已经准备好了、文的现在也开始了!

这个发生在七十多年前的故事之所以从来没有登上荧屏,并非是我们遗忘,而是因为我们心存善念,保留着和平解放台湾的设想,这些旧事暂时被放下了,也不想用这些悲伤的故事来触动舆论。而如今必须要正视之前回避的一些问题了,比如纪念牺牲的英雄、比如重提昔日的仇恨,以此告诫我们烈士的鲜血不能白流、祖国的宝岛不能分裂出去。

是的,我们不该忘记历史,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

看看敌人的暴行——

我们要铭记历史,那么作为传递重要信号的影视作品,难道不该要求严格吗?

除了电视剧《沉默的荣耀》的瑕疵,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称呼吴石?

大量媒体、包括主要官媒,纷纷把吴石叫做将军——

然而这是极为不妥乃至错误的!

吴石的历史地位是“中共隐蔽战线的重要情报人员”,代号“密使一号”,为中共提供大量核心军事情报。

1947年4月,吴石与中共中央上海局建立联系,开始为中共工作;1949年8月,按照组织意图赴台湾继续从事情报工作,到台湾后他主动与我党接上关系,完全接受我党的领导。

部分资料称吴石于1948年秘密入党,但权威研究认为吴石没有在组织上加入中国共产党,而是作为统战关系和情报关系接受党的领导,在中华民族的关键时刻自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需要说明的是,隐蔽战线工作具有特殊性,许多情报人员并不具备正式党员身份,而是以“特别党员”或“工作关系”形式为党工作。吴石作为“我党打入国民党内部级别最高的情报官”,其贡献之高导致毛主席亲自题诗赞誉、导致1975年周恩来病危时仍被特别提及,此前的1973年,国务院追认吴石为革命烈士,这是对他在隐蔽战线贡献的正式认可。

毛主席的相关诗作“惊涛拍孤岛,碧波映天晓;虎穴藏忠魂,曙光迎来早”——

2013年,在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内建立了无名英雄纪念广场,专门纪念上世纪50年代为国家统一、人民解放事业牺牲在台湾的大批隐蔽战线无名英雄。广场中央矗立着以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四位烈士为原型的英雄群体雕像,他们的名字也被镌刻在花岗岩纪念墙上。

显然,吴石是我党优秀的地下工作者,其身份掩护是“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中将军衔)”。

也就是将军的称谓来自在国民党潜伏身份、是国民党授予的。

所以在他没有暴露时我们是可以称他为将军的。如今身份明确了、碑也立了、像也雕了,现在怎么还把他叫将军?

这岂不是站在国民党的立场上?

所以吴石的正确称谓是同志!

所以很遗憾媒体犯了一个低级错误!

那些小编大概认为叫一声将军很有范吧!

台湾赶紧解放吧,那样我们才有更多精力整理一下内部!

0 阅读:13
语风谈科技

语风谈科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