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手一挥, 就给菲律宾捐了一笔“巨款”, 我大概算了一下,这23.4万美元

小威武 2025-11-11 07:08:44

美国大手一挥, 就给菲律宾捐了一笔“巨款”, 我大概算了一下,这23.4万美元,按照现在菲律宾受灾330万人,每人可以分得一个馒头。 你没看错,一个馒头,0.07美元,我都想笑了,这援助可真是微不足道。不过,实际情况比这更为复杂——美国实际宣布提供了100万美元援助,而非23.4万美元。 但即使按照这个“更正”后的数字,人均也不过0.3美元,依然买不到一顿像样的饭菜。 当超级台风“乌旺”逼近菲律宾,美国宣布提供100万美元紧急援助。 这个数字听起来似乎不错,但放在菲律宾的灾难背景下,却显得格外渺小。 菲律宾刚刚遭受台风“蒂诺”的摧残,这场灾难已造成164人死亡、176人受伤,另有79人失踪。 而新台风“乌旺”正来势汹汹,气象部门预计它将增强为超级台风,直接影响北吕宋地区。 面对如此严峻的灾情,美国的100万美元援助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做个简单计算:假设仅“蒂诺”造成的灾民就达数十万,人均获得的援助微不足道。这让人不禁疑问:这就是盟友的诚意吗? 对比美国对菲律宾的军售大方与救灾吝啬,反差令人震惊。 今年4月,美国批准向菲律宾出售价值56亿美元的F-16战斗机。这是一笔庞大的军火交易,美菲防务关系看似紧密无比。 菲律宾国防部长特奥多罗甚至公开表示,希望美国每年提供5亿美元国防资金,持续到2029年。 56亿美元与100万美元,这两个数字放在一起看,充满了讽刺意味。 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上个月还将马尼拉作为他亚洲之行的第一站,在那里大谈美菲“不容置疑”的联盟关系。 然而在菲律宾遭受灾害时,这种“不容置疑”的联盟关系却显得如此廉价。 与美国相比,亚洲开发银行的援助承诺形成鲜明对照。 亚洲开发银行近日宣布,准备向菲律宾提供高达300万美元的赠款,用于台风灾民的紧急人道主义援助。 亚银行长Masato Kanda表示:“我们对菲律宾近期一系列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苦难深感悲痛。这一紧急支持反映了亚银对菲律宾人民的持久承诺。” 这一援助金额是美国的三倍,且不附带任何条件。 亚银作为区域性金融机构,其援助力度竟远超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美国,这不能不让人重新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国际主义精神。 回顾历史上的中国对菲援助,更能看清何为“患难见真情”。 2021年超强台风“海燕”肆虐时,中国不仅提供了800万比索的食品包,还有4725吨大米。 2022年洪灾期间,中方又捐赠了500万人民币救灾资金及价值2000万人民币的物资。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援助到位速度总是最快的。世界卫生组织驻菲律宾代表处的反馈显示,中国援助物资的到位速度和实际效用均居各国际合作方前列。 然而这一次,中国官方尚未宣布具体援助计划。这种态度转变,背后的原因谁都心知肚明——马科斯政府上台后的外交转向,显然影响了中国援助的积极性。 马尼拉在大国博弈中的战略摇摆,最终伤害的是自己的灾民。 自上台以来,马科斯政府主动叫停了与中国的多个大型基建合作项目,还勒令部分中资项目停工。 更有甚者,马尼拉积极为美军在南海增开基地,几乎是将“我是美国代理人”这几个字写在了脸上。 马科斯的这套外交组合拳,背后其实是一套非常功利的盘算:用南海的战略位置去交换美日等国的经济“红包”。 他天真地认为,只要在军事上配合美国围堵中国,就能换来大笔投资和贸易优惠,让菲律宾经济一飞冲天。 然而他寄予厚望的“吕宋经济走廊”,雷声大雨点小,至今没看到什么实质性进展。 菲律宾民间组织公开指责美国“军售热心、救灾冷血”,呼吁重新审视菲美关系。 美国国务院的声明中用词华丽——“我们的快速反应证明了我们持久联系的深度和韧性”。然而100万美元的援助,与56亿美元的军售相比,不过是九牛一毛。 灾区儿童手举“感谢中国叔叔阿姨”标语的2021年照片在社交媒体广泛传播,与这次的冷清形成强烈对比。也许,马尼拉是时候重新思考,什么才是真正可靠的国际伙伴,什么是“塑料友谊”,什么是“患难见真情”。

0 阅读:1959

评论列表

许愿池里的王八

许愿池里的王八

2
2025-11-11 16:17

5毛你可买不着馒头!我们这便宜的都要7毛

猜你喜欢

小威武

小威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