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媒体称,中国载人登月计划原本是在2030年前完成。但在第75届国际宇航大会上

阿智通鉴 2025-11-11 10:26:46

美国媒体称,中国载人登月计划原本是在2030年前完成。但在第75届国际宇航大会上,国际宇航联合会(IAF)曾公布中国将在2028年进行载人登月,这一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   不过从中国官方最新的表态来看,压根没被这些外界猜测带节奏,还是稳稳当当强调“锚定2030年前实现登月”这个目标,一点儿不冒进,这种沉得住气的劲儿,其实从登月装备的进展里就能看得明明白白。   仔细扒扒那些关键装备的动态,真能感觉到这种按部就班的扎实。就说最核心的长征十号运载火箭吧,这可是把人送上月球的“大力士”,要是运力不够、可靠性不行,后面的事儿都白搭。现在这火箭已经顺利走完了初样阶段的主要工作,今年更是实打实完成了不少硬指标,二级动力系统的试车、系留点火试验都一次搞定了,等于给火箭的“心脏”做了全面体检,性能过关了才敢往下推进。而且后续还安排了低空飞行和技术验证飞行,每一步都卡着安全标准来,绝不跳过任何一个验证环节。   光有能送的火箭还不够,载人的“座驾”梦舟飞船也得跟上。这飞船可不是普通的近地轨道飞船,得扛住地月往返的复杂环境,还得保障航天员的安全。它同样完成了初样阶段的核心任务,今年的零高度逃逸试验特别关键——万一发射时出问题,这系统能瞬间带着航天员逃生,相当于给生命安全上了道“双保险”。   有意思的是,明年的任务标识征集中都已经包含了梦舟一号的名额,这飞船不光能用于登月,还兼顾近地空间站运营,等于一份投入两份用途,设计上就透着精打细算的务实。接下来它还要过热试验、最大动压逃逸试验这几关,每一项都是冲着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去的。   登月最后一步,还得靠揽月着陆器把航天员送到月面、再带回来,这玩意儿的技术难度可不比火箭小。今年8月在河北怀来的试验特别有标志性,那是我国头一回搞载人航天器地外天体着陆起飞试验,工况多、周期长,硬是圆满拿下了,等于在地球上先模拟了一遍“登月再返回”的全流程。   这着陆器能搭2名航天员,还能装月球车和科学载荷,功能给得很足。现在初样工作收尾,接下来要做集成测试,把所有系统拼起来再整体调试,确保到了月球上不会掉链子。   除了这三大件,配套的装备也没落下。望宇登月服、探索载人月球车这些产品也都完成了初样阶段的工作,不是光盯着核心装备赶进度,而是整个体系一起推进。就连地面的发射场、测控通信、着陆场这些基础设施,也都在加速建着,天上地下的准备工作全铺开了,没有偏科。更有意思的是,这次登月工程还拉上了商业航天的力量,载人月球车、月面遥感卫星这些都通过竞争择优交给了商业机构研制,既调动了更多资源,也能促进技术创新,算是用市场化的办法给工程提速。   工程发言人之前在新闻发布会上就明说过,后续还有不少新技术要验证,产品研制工作量大、质量要求高,进度本来就紧张,要是为了赶2028年的说法贸然加速,反而可能埋下风险。其实中国航天一直是这风格,嫦娥六号从月球背面采样返回那么难的任务,也是一步步验证技术才成功的,载人登月这么大的事,更得稳扎稳打。   外界猜2028年可能是看到装备进展顺利,觉得有提前的空间,但官方心里有数,什么时候该冲、什么时候该稳,拿捏得很准。毕竟登月不是为了抢时间点,而是要一次成功、万无一失。   现在这一步步的试验、一项项的验证,都是在给2030年前的目标打基础,每一步踩实了,到时候才能真正让中国人稳稳当当踏上月球。这种不图虚名、只求实效的节奏,反倒比盲目提速更让人放心。

0 阅读:25

猜你喜欢

阿智通鉴

阿智通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