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台北故宫院长反驳大陆的措辞,认为台北故宫的文物不属于大陆! 2018 年,陈其南刚接任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还没坐热椅子,就在媒体茶叙上放狠话,说台北故宫里的文物,“对岸不敢要”,所以就是台湾的。 他还一本正经地补了一句,说这些文物不是“抢来的”,而是“莫名其妙”到台湾的。 甚至还自夸台北故宫是“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 可他话还没说完,又承认“台北故宫其实是北京故宫的一部分”,自己都把自己给绕糊涂了。 要是当年护送文物南迁的前辈们地下有知,估计都得气得直翻身。 那些文物哪是什么“莫名其妙跑来的”?每一件都是从战火中拼命救下来的。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华步步紧逼,北京的故宫随时可能被洗劫。 为了保住国宝,故宫博物院决定把珍贵文物南迁。 1933年2月6日,第一批共 2118 箱文物从午门出发,由军警押运到上海。 那只是开始,之后十几年里,文物一批批被分成东、中、西三路,辗转十多个省份,从上海到南京,再一路西迁到四川、贵州的深山里。 总行程数万公里,堪称一场没有硝烟的护宝战争。 那一路真的是九死一生,中路文物运往乐山时,工作人员朱学侃为了检查舱位,不慎掉进船舱口摔死,年仅32岁,成了护宝殉职的第一人。 为了防潮防震,文物都用棉花层层包裹,再放进木箱。 护送人员白天赶路、夜里睡在货车或山洞里,吃的是冷饭、喝的是河水。 有人背文物翻山,有人冒着轰炸抢修铁路,靠一腔信念把几十万件文物从战火中护了下来。 那时候大家心里都明白,这些东西不是简单的古董,而是中华文明的根,是民族的命脉。 抗战胜利后,大部分文物运回南京,放在中正纪念堂和中央博物院筹备处。 但1948年,国民党当局在内战失利前夕,秘密挑选了三批精品,装上船运往台湾。 说白了,这些文物是被“暂时带走”的,可到了陈其南嘴里,就成了台湾的私产。 更讽刺的是,他嘴上喊着“文物是我们的”,手底下干的却是“去中国化”的事。 上任后他提出要让“故宫台湾化”,说要让台北故宫“更贴近台湾民众”,还打算把南部分院改成“东亚文化中心”,增设日本馆、琉球馆,刻意淡化中国文化的主线。 再加上他之前的同事吴密察,更是直接切断两岸交流,连大陆学者想查个资料都不让,说白了,就是想在文化层面“去中国化”。 可问题是,台北故宫的文物,从头到尾都刻着“中国”的印记。 《富春山居图》,出自元代画家黄公望之手;毛公鼎上铭文记载的是三千多年前的西周历史。 瓷器、青铜器、书画、玉器,哪一样不是中华文明的结晶?这些国宝无论放在哪个地方,它们的根都在中原大地。 陈其南却偏偏说什么“日本保存中华文物最好”,这话一出口,就暴露了他骨子里根本没把自己当中国人。 吴密察当院长时,把一个完全没有博物馆背景的下属提拔去管文物保养,还一拍脑袋把图书文献处和书画处合并,理由竟然是“反正都是纸做的”。 说到底,陈其南们喊“文物是台湾的”,其实是在借文物搞“台独”。 他们想用文化割裂来掩盖政治分裂,可文物不会说谎,历史也不会被抹去。 那些被几十代人守护下来的宝物,从来不是哪个地区、哪个党派的,而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记忆。 等到两岸统一那一天,这些漂泊多年的国宝,终究会回到它们真正的家。 对此你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