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如果没有中国,连抬头看美国一眼的胆量都没有;韩国没有中国,就连在美国面前挺直腰板的力气都没有;越南没有中国,连在美国星巴克排队买东西的资格都没有。 就拿越南来说,美国期望越南承担更多全球制造的产业,但越南产业链依旧牢牢系在中国。 从智能手机到服装领域,绝大多数零部件和面辅料仍然需要从中国采购,2023年仅越中贸易额就超过2300亿美元。越南的出口很多是“中国产零件+本地组装”后再进入美国市场。 若是中国停止供应,越南大量工厂甚至服装、电子企业都将陷入原料短缺,许多生产线不得不暂停。 即便美国市场再大,没有中国的持续供给,越南很难保障工厂稳定运行,也自然失去了和美国谈判的位置。 韩国的情况也很像,表面上韩国积极回应美国“芯片联盟”的号召,实则行动缓慢。三星等韩国企业在中国设有大量厂区,仅西安的存储芯片产量就占全球相当比例。 这些芯片绝大部分销往中国本地企业,成了韩国经济的支撑点。如果对中国断供,韩国半导体和汽车领域都将遭受重创,国内相关员工的就业形势也将随之恶化。 而美国能给予的市场与政策远不及韩国从中国获得的真实利益,政府和企业就算想配合美国,现实经济压力也使他们不得不犹豫再三。 日美关系看似紧密,日本也积极参与围绕中国的亚太合作和军事部署。但日本连续十多年将中国视为最大贸易伙伴,丰田、本田每年在中国的销量占据全球重要份额。 汽车零部件、半导体材料的大量出口严重依赖中国市场份额。美国一旦对日本施加贸易限制,日本企业不得不配合,立马就会带来营业额下滑、市占率大减和利润锐减的直接影响。 这意味着日本企业根本无法承受彻底与中国割裂带来的冲击。长期产业合作让日本经济实际上无法离开中国市场,即便官方和美国同声。 美国所能提供的市场和投资机会虽然诱人,却远不足以让这些国家彻底抛弃中国。 越南的增长、韩国的产业竞争力、日本的制造优势都离不开中国的产业配套与消费市场。每个国家的领导层都清楚,经济命脉一旦断裂,他们在大国博弈中将变得毫无底气。 所以不论美国怎样加码拉拢,各国仍会保持与中国的合作,只会以更加隐蔽和灵活的方式谋求利益最大化。 在中美之间游走,成为这些国家当前最理性的选择。中国市场的体量与供应链能力决定了亚太的多个经济体难以割舍,一旦舍弃,将自损根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