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追光到发光!吴宜泽击败世界冠军,捧起斯诺克荣耀奖杯 2025年11月9日晚2

吉祥又如意 2025-11-11 12:16:11

从追光到发光!吴宜泽击败世界冠军,捧起斯诺克荣耀奖杯 2025年11月9日晚21点18分,南京国际博览中心内灯光璀璨,当主持人清晰念出“2025世界斯诺克国际锦标赛冠军——吴宜泽”时,全场瞬间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荧光棒汇成星海,掌声震得穹顶仿佛都在共鸣,这个身高1米83、面容俊朗的22岁中国少年,握着球杆的手微微颤抖,眼中闪烁着泪光。 颁奖环节,当那座通体翠绿、镶金勾勒的巨型冠军奖杯被递到他手中时,吴宜泽下意识弓了弓身,双手紧紧环住杯身——冰凉的金属触感混着场馆内的热浪,让他瞬间红了眼眶。他缓缓举起奖杯高高过顶,翠绿杯身在灯光下折射出耀眼光芒,与眼中泪光交相辉映。现场快门声此起彼伏,他转身向观众席深深鞠躬,目光精准锁定看台角落的父母:母亲抬手抹泪,父亲攥拳用力挥动,嘴角抑制不住上扬。吴宜泽对着父母比出“心”形手势,镜头前青涩却坚定的笑容里,满是卸下重担的释然与圆梦的滚烫。这一刻,巷口台球摊的昏暗灯光、父母藏球杆时的争执、训练时磨破的手套与渗血指尖,所有荆棘与坚持都有了滚烫归宿。这是他的巅峰时刻,更是国人引以为傲的瞬间。 时间倒回2003年,吴宜泽出生在甘肃兰州普通工薪家庭,父亲为生计身兼数职奔波,母亲操持家务之余打零工补贴家用。年少的他眉眼清秀却透着倔劲,放学后总蹲在巷口老旧台球摊旁,盯着老板挥杆动作一看就是一下午。10岁那年,他攒半年零花钱换了两局球机会,黑球落袋时的喝彩,像一束光扎进心里。 此后他每天放学帮老板扫地摆球,换半小时练球时间。昏暗灯泡下,瘦小的他趴在球桌上反复出杆,练到手指僵硬、胳膊酸痛,放下球杆连筷子都握不稳,指腹磨出的红印子几天后就结了薄茧。母亲气得直掉泪:“好好的书不念,整天泡在台球厅,难道要一辈子守着台球摊?”邻里风凉话更刺耳:“吴家这娃算是废了,正经路不走,偏要搞这些旁门左道,将来肯定没前途!”甚至有邻居当着他父亲的面说:“你家小子要是能靠台球出头,我倒着走!” 父亲怒火中烧,揪着他回家折断球杆:“要么滚回学校读书,要么就别认我这个爸!”吴宜泽红着眼眶,攥着折断的球杆碎片顶撞:“我就爱台球!我一定要靠它闯出名堂!”那晚,他躲在楼道里哭到后半夜,寒风从窗户缝钻进来冻得他发抖,可攥着碎片的手却越握越紧。 14岁那年,吴宜泽顶着全家人的反对,毅然辍学专注台球训练。母亲躲在房间哭了无数个夜晚,看着儿子每天天不亮就揣着两个冷馒头去训练馆,深夜带着一身汗味和疲惫回家,手心的厚茧破了又结、结了又破,渗出血迹染红手套,终究狠不下心再阻拦,红着眼塞给他几百块钱:“既然选了,就别回头,爸妈陪你扛!”为了支撑他每月的训练费和器材费,父亲每天打零工的时间多了一倍,白天搬货、晚上跑代驾,常常凌晨才回家,眼底的血丝堆了一层又一层;母亲也放下家里的活计,陪着他辗转各地参加青少年赛事,住最便宜的快捷酒店,吃最简单的盒饭,有时为了省路费,甚至要坐十几个小时的绿皮火车,累了就靠在座椅上眯一会儿。 17岁时,他身高定型为1米83,俊朗的五官愈发清晰,可第一次参加职业赛就遭遇一轮游。看着对手相拥庆祝的身影,他躲在更衣室里狠狠捶打墙壁,眼泪混着委屈往下掉,手掌砸得通红也浑然不觉。母亲隔着门轻声安慰:“没事,爸妈相信你。”那晚之后,他练得更拼了,每天训练超过12小时,练到肩膀僵硬得抬不起来,就用热毛巾敷一敷继续;手指被球杆磨得脱皮,就缠上胶布咬牙坚持;连吃饭时都在琢磨击球角度,教练都劝他歇一歇,他却说:“我多练一分钟,就离梦想近一步。”有次练到低血糖头晕,他靠着墙灌下半瓶葡萄糖,缓过来又立刻回到球桌前。 日复一日的打磨中,他的球技稳步提升,可伤病也悄然而至——长期握杆导致手腕劳损,阴雨天疼得睡不着觉,他就贴满膏药硬扛;训练时不慎扭伤脚踝,简单冰敷后便一瘸一拐地回到球桌。这些苦,他从不对父母说,只在每次取得小成绩时,笑着给家里打个电话报喜。 如今,站在国际赛事的最高领奖台,吴宜泽举起翠绿奖杯哽咽道:“谢谢爸妈,没有你们的支持,就没有今天的我。”这个兰州少年,用十几年的坚守击碎了所有质疑,让世界看到中国斯诺克的新生力量。南京之夜的星光里,那座奖杯映照的,不仅是巅峰时刻,更是一段满是汗水与倔强的励志佳话——荆棘丛生的路上,只要心怀滚烫,终会走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本文信息来源:世界斯诺克巡回赛官方公告、新华社南京体育专电 网络截图

0 阅读:34
吉祥又如意

吉祥又如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