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李嘉诚心里应该不是滋味。全运会火炬在粤港澳大湾区传递,香港四大家族去了三家,澳门何家也参加了,唯独李嘉诚两个儿子没有参加,为什么不参加这么重要的活动,大家也都心知肚明了。 先说说这活动的分量 —— 去参加,不只是露个脸,更是表个态度:“我认同比亚湾的未来,我的生意跟这儿的发展绑在一起”。 你看恒基的李家诚,这些年在大湾区拿地建民生住宅、搞商业综合体,深圳、广州都有他的项目,去参加传递,是跟自己的生意底盘呼应; 新鸿基更不用说,在香港和内地的商业地产做得风生水起,广州的天环广场、深圳的壹方中心都是他们的活儿,自然得凑这个热闹; 郑裕彤家族的周大福,内地门店开了上千家,消费市场全靠这片土地撑着,去参加也顺理成章。 连澳门何家都来,是因为他们的文旅、金融业务早跟珠三角连在了一起,横琴、南沙都有合作项目,这不光是捧场,更是认 “自己人” 的份。 可李嘉诚家不一样,这十年早就把重心从内地挪走了。 早几年老李就开始卖内地的资产,上海的写字楼、广州的旧改项目,一股脑往外抛,转头把钱砸去了英国。 买电信公司、买港口、买水务,连李泽钜接了长江集团后,都把欧洲的基建当重点,英国的业务占了集团营收的大半,反而对大湾区的新机会没那么上心。 大湾区搞建设这些年,别家都在抢着进场,比如郭氏兄弟在东莞搞智能制造基地,郑裕彤家族在佛山投新能源项目,可李家呢?除了早年留下的几个旧项目,几乎没再添新动作,说白了,他们的 “根” 早就不在这儿了。 更关键的是,这种活动讲究的是 “心气儿”—— 愿意来,是觉得 “这片土地能给我机会,我也愿意跟它一起好”;没来,就是跟这儿的 “联结” 淡了,甚至断了。 之前李嘉诚赌中国经济不行,跑出去投海外,结果这几年大湾区发展得红红火火,GDP 年年涨,产业链越来越全,别家在这儿赚得盆满钵满,他家在英国却屡屡碰壁 —— 去年英国政府以 “安全” 为由,逼他们卖掉部分电信业务,港口收益也因为欧洲经济低迷掉了不少,里外里一对比,落差就出来了。 现在看着别家热热闹闹参加火炬传递,跟大湾区的发展绑在一起,再想想自己家的处境 —— 想回内地找机会吧,之前卖了太多资产,早没了当年的布局优势; 继续守着英国吧,又处处受制于人。这种 “两边不靠” 的尴尬,再加上火炬传递这事儿把 “选择差异” 摆到了明面上,老李心里能舒服才怪。 说到底,这不是谁对谁错,是选择的不同 —— 有的家族愿意跟着国家发展的节奏走,把根扎在大湾区;李家则选了往外走,结果路走得没那么顺。 只是这次火炬传递的事儿,把这种 “选择的后果” 明晃晃地摆了出来,别家热热闹闹,他家冷冷清清,对比之下的落差,就是他心里不是滋味的根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