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裤头要不要脱?要脱我马上脱给你看!”老人怎么也没想到,逛超市竟然被认为是小偷,在工作人员的要求下,做出了令人尴尬脸红的举动。 逛超市最糟心的体验是什么?安徽巢湖这位老人的遭遇,可能比买到过期商品还让人窝火——刚结完账过安检,机器突然嘀嘀作响,没等老人反应过来,工作人员的怀疑目光就扫了过来,一场尊严与误解的较量就这么炸开了。 咱先捋捋这事儿的来龙去脉。11月9号那天,这位白发老人拎着购物袋出门,安检门的警报声把超市里的目光全吸引过来了。 工作人员上来就说怀疑他藏了没结账的东西,看着老人穿得厚实,语气里的笃定就更明显了。换作谁被当众这么质疑,心里都得冒火,老人当场就说自己没拿,可对方根本不松口。 众目睽睽之下,老人的脸挂不住了。一把年纪的人,最看重的就是脸面,可架不住工作人员的步步紧逼,也怕围观的人真当自己是小偷。 没法子,他咬咬牙,先脱了外套,又掀了内层衣服,见警报还响,干脆解开皮带,把裤子褪到了脚踝。 这一连串动作下来,周围的人都看呆了,可搜来搜去,连半件没结账的商品影子都没有。 有意思的是,见老人真没偷东西,刚才还硬气的工作人员立马软了,轻描淡写一句"算了"就想打发人走。 这下老人不答应了:"算了哪行?你这么做是害人!必须给我个说法,叫你们领导来!"这话吼得解气,也戳中了无数人的心窝子。 可能有人会说老人太较真,可这事真不是"较真"俩字能概括的。柘皋镇政府和派出所后来核实了,压根不是老人的问题,是超市的安检机用久了老化,才出现误报。 更值得深思的是,中国消费者协会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商超安检误报率高达18%,老年人的误报率更是年轻人的3倍。 为啥?很多老人戴的助听器、装的人工关节都是金属材质,很容易触发老式安检设备。 这里必须给大家科普个法律常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7条明明白白写着,经营者不能搜查消费者的身体,更不能侮辱人格。 超市工作人员既不是警察,也没有执法权,凭啥让老人当众脱衣?退一步说,就算怀疑有问题,调监控、查购物小票、引导到单独房间核实,哪样不比当众逼老人脱衣强? 这事儿最让我感慨的,不是超市的失职,而是老人的转变。以前咱们总觉得老年人遇到委屈会忍气吞声,可这位老人偏不——我可以自证清白,但你不能轻描淡写地抹杀我的尊严。 这种维权意识的觉醒,比事件本身更有意义,好在最后双方和解了,超市也承诺检修设备、培训员工,算是给了个还算体面的结局。 说句实在话,超市怕丢东西的心情能理解,但安全感绝不能建立在侵犯顾客尊严的基础上。作为服务行业,先排查设备故障、先信任顾客,这才是该有的态度。 咱们普通人遇到类似情况也别慌,保持冷静,明确拒绝不合理要求,必要时报警维权,这才是最有力的自我保护。 这起小风波,其实是个很好的提醒:尊严不分年龄,服务不分行业。希望所有商家都能记住,把顾客当人看,比啥都重要。 你要是觉得老人做得对,就点个赞转发出去,让更多人看到这份不卑不亢的尊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