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只是手脚冰凉?中医提醒:气血虚不是小问题,拖太久,脏腑可能已受损 "大夫,我这手凉得像冰棍,夏天都得穿毛衣!"诊室里,58岁的李阿姨伸出泛着青紫的手,指甲盖薄得能透光。中医科王主任搭上她的脉,眉头越皱越紧:"这脉细得像根线,气血虚得厉害,再拖下去,心脏和脾胃都要出问题了。" 气血虚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统计显示,35岁以上人群中,62%存在不同程度气血亏虚,其中40%误以为只是"体质差"。王主任翻开古籍:"《黄帝内经》说'气血者,人之根本',就像树没了水分,叶子会枯,根会烂,人体气血不足,脏腑就像缺油的机器,早晚要罢工。" 去年冬天,65岁的张大爷让全家吓出一身冷汗。他总说"人老了火力弱",手脚冰凉没当回事,结果某天突然晕倒在厨房。"送来时血压测不出,心电图显示心肌严重缺血。"王主任指着CT片,"他的冠状动脉已经堵了70%,这就是气血长期亏虚,心脏得不到滋养的结果。" 气血虚的"隐形伤害"更可怕。48岁的刘女士长期面色萎黄,总觉得累,检查发现子宫肌瘤已经长到5厘米。"气血是女人的根本,就像土地贫瘠长不出好庄稼,气血不足,身体就容易长'杂草'。"王主任拿出中医体质辨识表,"这类人往往月经量少、色淡,指甲脆裂,头发干枯分叉。" 最容易被忽视的是脾胃受损。62岁的赵大爷总说"吃嘛嘛不香",以为是牙口不好,结果胃镜查出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气血生化的源头在脾胃,就像工厂断电,生产线肯定要停摆。"王主任比划着消化系统模型,"这类人常伴有腹胀、便溏,舌边有齿痕,舌苔白厚像涂了层蜡。" 怎么判断自己是否气血虚?王主任教了个"三看一摸"法:看脸色是否苍白或萎黄,看嘴唇是否淡白无血色,看指甲是否薄脆有竖纹;摸手脚是否常年冰凉,尤其冬天像"冰坨子"。"如果符合两条以上,就要警惕了。" 补气血不能靠"猛补"。王主任给李阿姨开了个食疗方:"每天用黄芪10克、当归5克炖乌鸡,加5颗红枣、10粒枸杞。黄芪补气像给轮胎打气,当归补血像给油箱加油,两者搭配才有效。"说着掏出手机,"我建了个养生群,每天发气血调理食谱,还有中医专家在线答疑。" "记住,气血调理是场持久战。"王主任指着诊室墙上的《黄帝内经》摘录,"就像浇花要浇根,补气血要从脾胃入手。少吃生冷寒凉的食物,像苦瓜、螃蟹、冷饮这些要少吃;多吃山药、南瓜、小米这些黄色食物,中医说'黄色入脾'。还有,晚上9点到11点是三焦经当令,这时候泡脚按摩脚底的涌泉穴,效果比吃补药还好。" 诊室窗外,玉兰树正在抽新芽。王主任合上病历本:"养生就像种树,年轻时透支,老了就要还债。气血虚不是小事,它像无声的警报,提醒我们该好好照顾自己了。记住,对身体好一点,它才会陪你走更远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