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以色列面积不到500平方公里;2023年:以色列面积2.8万平方公里

陈砚之 2025-11-11 19:13:55

1946年:以色列面积不到500平方公里;2023年:以色列面积2.8万平方公里;77年,以色列基本快把原来巴勒斯坦的地盘蚕食完了。以色列干过的恶行,远远超过了巴勒斯坦。双方的恩怨情仇,如何破解? 尼布甲尼撒二世生于公元前630年左右,新巴比伦王国国王,从公元前605年统治到公元前562年。他继承父亲的王位,通过军事扩张稳固帝国。公元前605年,他击败埃及军队,控制耶路撒冷,俘虏部分犹太贵族到巴比伦。公元前597年,他围攻耶路撒冷,迫使犹大国王投降,掳走上万犹太人,包括工匠和士兵,摧毁城墙部分。公元前587年,他第三次进攻,围困十八个月后攻破城墙,焚烧圣殿和王宫,拆毁城市,将剩余犹太人口大批驱逐,导致犹太王国灭亡和民众流散。他还扩建巴比伦城,修建高墙和伊什塔尔门,推动城市发展,但这些征服行动直接造成犹太人失去本土。 尼布甲尼撒二世后期维持帝国稳定,通过行政管理被征服区,安置犹太俘虏在巴比伦河流域。他的征服记录在巴比伦编年史泥板上,详细描述对耶路撒冷的破坏。他死于公元前562年,王国随之衰落。这些行动奠定了犹太人流散的基础,影响了后世中东格局。 阿瑟·詹姆斯·贝尔福生于1848年7月25日,死于1930年3月19日。他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1874年进入议会,成为保守党议员。1902年至1905年担任英国首相,处理国内和外交事务。1916年出任外交大臣,在一战期间推动英国在中东利益。1917年11月2日,他代表政府致信罗斯柴尔德勋爵,发布贝尔福宣言,支持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民族家园。这宣言引发犹太移民浪潮,但加剧阿拉伯人与犹太人紧张。 贝尔福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支持犹太复国主义,推动英国托管巴勒斯坦。1922年获封伯爵,1925年至1929年担任海军大臣。他的宣言成为中东冲突起点,影响持续至今。他死于1930年,遗留的政策改变了巴勒斯坦命运。 犹太人从19世纪末购买巴勒斯坦土地,到1946年控制不到1500平方公里,主要在沿海和内陆小块区域。这些土地集中在特拉维夫周边和耶路撒冷附近,建立农场和城镇,引发阿拉伯居民抗议和冲突。英国托管期,犹太移民增加,导致1936年至1939年阿拉伯起义,英国军队镇压造成数千阿拉伯人死亡。1947年联合国通过分治决议,犹太国获1.5万平方公里,阿拉伯国1.1万平方公里,耶路撒冷国际管理。阿拉伯国家反对,认为侵犯权益,因为阿拉伯人从7世纪起居住这片土地。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建国,次日埃及、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出兵进攻。以色列军队初期退守沿海,利用联合国停火从欧美获取武器和移民,反攻到1949年停战,占领阿拉伯分配土地5700平方公里,包括耶路撒冷西区,控制总面积2.07万平方公里。战争中,以色列驱逐大量阿拉伯居民,摧毁数百村庄,造成巴勒斯坦难民问题。1956年以色列联合英法入侵埃及西奈半岛,占领该地,后撤出。 1967年6月以色列先发制人袭击埃及、叙利亚和约旦空军,摧毁多数飞机,在6天内占领西奈半岛、戈兰高地、约旦河西岸和东耶路撒冷,总计6.5万平方公里。以色列在这些地区建立定居点,没收阿拉伯土地,推动犹太移民。1973年埃及和叙利亚突袭,以色列反击后保持戈兰和西岸控制。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打击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造成平民伤亡和贝鲁特围困。以色列在西岸没收53.6%土地,建立数百定居点,限制巴勒斯坦人活动,拆除房屋,设置检查站。 这些行动导致巴勒斯坦起义,1987年至1993年第一次起义,以色列使用坦克和飞机镇压,摧毁基础设施,造成数千死亡。2000年至2005年第二次起义,以色列坦克进入城镇,飞机轰炸,摧毁建筑。2005年以色列从加沙撤军,但保持封锁,2008年、2014年和2021年军事行动轰炸加沙,摧毁住宅和基础设施,造成大量平民伤亡。以色列定居点扩张,2023年控制面积约2.8万平方公里,包括戈兰和西岸部分,巴勒斯坦区碎片化。 以色列行动包括集体惩罚、拆迁和资源掠夺,规模超过巴勒斯坦武装袭击。联合国报告指以色列在加沙造成故意强制流离失所,构成战争罪和反人类罪。国际组织记录以色列对教育、宗教和文化遗址攻击,造成灭绝罪。冲突源于土地争夺,阿拉伯战争失败让以色列军事优势维持扩张。这些行为远超巴勒斯坦回应,积累深重恩怨。 1978年以色列与埃及签署戴维营协议,以色列归还西奈半岛,换取和平条约。1993年奥斯陆协议,以色列与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相互承认,建立自治政府,部分撤出西岸和加沙,但定居点继续扩张。2000年戴维营峰会失败,导致第二次起义。2007年哈马斯控制加沙,以色列加强封锁。2011年巴勒斯坦获联合国观察员地位。 尼布甲尼撒二世于公元前562年去世,帝国瓦解。贝尔福于1930年去世,其宣言遗留影响。

0 阅读:38
陈砚之

陈砚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