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肖华奉命调往北京,在赴任路上,他看到一名香烟小贩,顿时脸色大变:这不是当年杀害黄骅的凶手嘛!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 1950年春,肖华接到中央命令,从济南调任总政治部副主任,负责部队政治建设和思想工作。车队北上五百公里,途经河北平原。过沧州后,肖华想抽烟解乏,让司机在前门大街附近停车。街头商贩众多,他走向路边烟摊,摊主中年男子低头整理货物。肖华拿起烟付钱时,多看一眼,那张脸虽风霜痕迹明显,但眼睛狠厉和耳部缺损疤痕唤起七年旧忆。 潘特作为邢仁甫死党,曾在大赵村持枪封门,档案照片特征吻合。肖华保持镇定,对警卫员低语留意摊主,避免对方逃脱。继续挑选货物问价,确认口音和动作无误。潘特察觉不对,眼神游移试图后移。肖华直言大赵村雨夜事件,潘特脸色变白腿软否认。警卫员上前控制捆绑,押上车。途中取出旧档案摊开服役照片对照,潘特看到彻底崩溃交代逃亡经过。 事发后潘特随邢潜入日伪区,1945年日军败退时散伙,辗转天津北平靠零工维生。1948年进北京租小屋摆烟摊,以为大城市人群能掩盖身份。肖华七年调查走访幸存同志翻阅残卷,锁定潘特特征,每次过烟摊多留意。这次偶遇让追查闭环,潘特七年潜伏结束。车队继续北上,北京城门在望,整个过程高效有序。 肖华军旅生涯中,对黄骅案从未松懈。潘特变换身份从天津剃头匠到北平修伞工再到北京烟贩,选前门车多人杂易藏。逮捕后潘特供述参与细节,肖华指挥专案组复核证据。潘特耳伤源于1942年内斗,捻物习惯是警卫生涯痕迹。这些年肖华在不同岗位仍记挂旧案,这次上任途中抓捕,体现对革命先烈的责任。潘特作为凶手之一,罪行铁证如山。 潘特押解北京后,专案组复核卷宗,他供述大赵村持枪堵门补枪细节。1950年5月法庭宣判死刑,即时执行,七年逃亡终结。邢仁甫同年9月7日在河北盐山县被捕,万人大会公审,罪状包括叛变投敌残害民众。宣读后押解刑场枪决,结束汉奸生涯。其他同伙早前或在逃亡中自相残杀或被追捕归案。 黄骅牺牲地大赵村所属地区,1954年设黄骅县,后升黄骅市,纪念其抗日功绩和根据地贡献。肖华继续军政工作,担任空军政治委员等职,推动部队建设。晚年著文忆及此案,强调追责革命先烈的重要性,激励后人铭记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