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看来,关税战其实就是个幌子,美国的贸易逆差并不是根本问题,也不会动摇他们的基

高干评世界 2025-11-11 19:32:52

现在看来,关税战其实就是个幌子,美国的贸易逆差并不是根本问题,也不会动摇他们的基础,可能还都是他们自己算计好的,故意留出一点表面的利润让别人去赚。 他们老是在说贸易逆差,好像被别人占了几十年便宜,但这其实根本影响不了他们做老大的地位。 从数据角度分析,美国与中国在贸易逆差问题上拉锯多年,尽管2023年贸易逆差降至2790亿美元,但趋势仍旧稳定变化不大。 专家指出,美国贸易逆差的主要成因其实源自其国内经济结构,储蓄和投资的缺口较大,国家过度举债消费使得进口的需求不断升高。 与此同时,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国家成为美国进口商品的首选,而中国由于大量生产低成本产品,在这方面展现优势,形成贸易不平衡。 而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报告来看,疫情期间中国扩大贸易顺差,美国逆差进一步增加,这反映两国经济体内部的宏观经济驱动因素,而非彼此从对方获益。 此背景下,美国从2018年关税战起,对价值3500亿的中国商品征收关税,同时中国针对1000亿的美国出口产品展开反制。 但实际结果却显示,关税战并未显著改善美国的贸易逆差问题,反而损及全球供应链稳定,导致企业成本增加。 特朗普曾以国家安全为由强调关税战的重要性,但许多经济学家认为,美国更关注的是遏制中国科技行业崛起,而非逆差本身。 值得注意的是,影响美国经济稳定的因素是其金融市场优势以及建立在美元基础上的全球融资能力。 贸易逆差虽然表面看似亏损,但实际上却能为美国提供低利率消费环境,这也是其经济结构的内在逻辑。 另一方面,美国早已转型为科技、金融和高利润领域主导的经济体,制造业逐步外包到低成本国家,自己则专注于品牌和设计的高端环节。 以苹果公司为例,尽管其生产环节主要集中在中国,但高达80%的利润仍流向美国,通过专利与软件体系实现收益。 此外,耐克公司依靠东南亚的生产劳动力,但品牌营销和分销仍牢牢掌握在美国本土,这种全球供应链分工进一步强化了美国经济的盈利模式。 专家指出,尽管贸易逆差金额巨大,美国高端产业却有能力主导全球市场,整体实力并未因制造业流失而受到重大威胁。 历史上的广场协议仍然是值得深思的经典案例。 1985年,美国通过强逼日本进行货币调整,将日元兑美元的汇率从240:1升至120:1,使得日本出口行业遭受重创,经济泡沫迅速破裂,甚至进入长达几十年的经济低迷期。 中国近年来并没有重蹈日本的覆辙,而是在压力下将外部限制转化为国内投资的机会,特别是在芯片、电动车和新能源领域,取得显著成效。 如今,中国的芯片自给率正在逐步提升,电动车则通过技术优势和市场拓展站稳全球领先地位。 面对关税压力,中国加强了产业结构升级,通过支持国产自研技术逐渐摆脱对外依赖。 数据显示,中国的电动车市场已经占据国际出口的龙头位置,国内市场的消费潜力有效拉动经济增长。 专家认为,与日本当年的泡沫破灭不同,中国在压力下的策略具有更长远的战略意义,不仅改善了产业链品质,还使国内经济出现更多由普通消费者直接受益的机会。 美国虽然通过金融业、科技以及军事领域维持强大影响力,但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已从贸易延伸至技术标准和资本流动层面。 中国则凭借全产业链优势和14亿消费者的庞大市场展现出抗压能力。 未来的博弈更可能在新科技领域展开,谁能在关键技术上获得领先地位,谁就有可能掌握主导权。 关税战不过是序幕,真正难解的问题是在创新中的博弈,以及市场份额的扩张。 全球经济竞争的逻辑在不断转变,当贸易问题成为表象,技术背后的争夺才是双方更重要的议题。 对此,你怎么看? 创新力将决定未来,国家之间的较量远超我们所见的表面贸易数字,真正握住未来的不是利润,而是标准和规则。 相信不久的未来,答案将随着博弈逐步揭晓。 信源:美国关税战是假,暗渡陈仓是真-春晓晓国际

0 阅读:1
高干评世界

高干评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