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源流之王艮——挑着扁担悟道的圣人。 当阳明心学在士大夫间流传时,一位盐场灶

上善若茶说 2025-11-11 20:41:03

心学源流之王艮——挑着扁担悟道的圣人。 当阳明心学在士大夫间流传时,一位盐场灶丁出身的布衣学者,却让心学真正走进了寻常百姓家。他,就是泰州学派的创立者——王艮。 王艮(1483年7月20日—1541年1月2日),明代哲学家,泰州学派创始人。 从灶丁到宗师的觉醒之路 王艮出身盐户,早年失学,却不忘求道。他怀揣《孝经》《论语》,逢人请教,在煮盐贩盐的劳作中体悟天理。后闻阳明之学,千里往谒。初戴纸冠,穿异服,欲以"天下师"自居;经阳明点拨,幡然醒悟:真正的道不在外在标榜,而在内心觉悟。这个转身,恰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儒门版本。 百姓日用即道的平民智慧 "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人之条理处。"王艮此语,石破天惊。在他眼中,挑水砍柴是道,煮饭烹茶是道,待人接物无不是道。这并非降低道的标准,而是揭示道的普遍性。如同禅宗说"运水搬柴,无非妙道",王艮让儒学从书斋走向市井,让每一个普通人都能在日常生活中体认本心。 淮南格物的独特价值 王艮的"格物"说独树一帜。他认为"格"如格式之格,要以身为本,让天地万物都在我这一"矩"上规正。这不同于朱熹的"即物穷理",也不同于阳明的"正其不正以归于正",而是强调在百姓日用中自然呈现良知。这种接地气的修行路径,让深奥的心学变得可亲可近。 心学走向民间的关键一步 泰州学派门人多为农夫、樵夫、陶匠,却能在各自岗位上发明本心,成就德业。这正是王艮"人人皆可成圣"理念的生动体现。他将儒学从士大夫的专享,转变为全民的精神资源,完成了心学走向民间的关键一步。 王艮临终前说:"此道贯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不以老幼贵贱贤愚,有志愿学者传之。"这份平等与担当,至今依然动人。

0 阅读:1
上善若茶说

上善若茶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