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出名了!11月1日,中国科学院对外证实,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牵头打

雨中山果落 2025-11-11 20:50:21

这下出名了!11月1日,中国科学院对外证实,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牵头打造的2兆瓦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近期成功完成钍铀核燃料的首次转换。 最近,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的2兆瓦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完成了钍铀核燃料的首次转换,这事在国际上开了先河。 简单说,钍基熔盐堆就是用钍做燃料,熔盐当载体和冷却剂的一种核反应堆。钍在中国储量大,全球23%都在中国,主要集中在内蒙古的白云鄂博矿区。 相比铀,钍的能量密度高,一吨钍顶200吨铀或350万吨煤,中国现有钍够全国用上几百年,要是算潜在资源,两万年都没问题。这次转换就是把钍232加中子变成铀233,实现燃料循环。 这个堆的研发从2011年中科院先导专项开始,上海应物所牵头,集结了20多家单位,攻克了熔盐腐蚀管道、在线氟化等难题,拿下1200多项专利,核心部件国产率100%。 比如耐高温的镍基合金管道,全是自己造的,能扛1000℃。堆建在甘肃武威,2020年开工,2023年10月首次临界,2024年6月满功率运行,10月加钍完成转换。 整个过程验证了钍从资源到燃料的路径,堆的热功率2兆瓦,运行常压,不会爆炸,温度超标熔盐就自动流到安全罐里凝固,放射性物质关得死。 废料只有传统核电的1/10,半衰期从几万年降到几百年,处理起来简单多了。 欧美这些年为铀矿拼得凶。美国铀不够用,90%靠进口,从哈萨克斯坦和澳大利亚拉,去年还签协议防卡脖子。 法国核电占全国70%,铀一半从尼日尔来,2023年尼日尔乱了,加工厂停产,只能用储备和高价找别人补。俄罗斯控着哈萨克40%铀出口,欧洲核燃料运输被拿捏得紧。 结果他们抢铀抢得热火朝天,中国却用钍绕过去了。钍不光资源多,还安全,传统铀堆像切尔诺贝利和福岛那样熔毁泄漏的风险大,钍堆就不会产生这种问题。 这个突破不光技术牛,还打破了垄断。燃料上,中国2023年进口9138吨铀,花45亿美元,以后用钍自给自足,还能帮60多个有钍没技术的国家,未来可能组“钍能源合作组织”。 技术上,西方核电专利成摆设,中国能出口整套方案。规则上,国际原子能机构标准以前欧美定,现在中国推“安全优先、普惠共享”,18国合作,巴基斯坦、沙特签备忘录,中国标准要成主流。 国际能源署估算,2030年钍基核电市场1.2万亿美元,中国占60%。 实际落地上,钍堆建成本每千瓦8000美元,比传统低一半,上网电价0.3元/千瓦时,工商业电价砍一半。还能放沙漠里,给西北光伏补能,或装核动力船上,绿氢成本降50%。 中国钍储量28万吨,够14亿人用千年,挖稀土伴生,成本近零。这技术路径稳,废料少,辐射低,适合内陆建堆,不用水冷却,西北干旱区正好用。 全球能源格局在变。欧美卡铀脖子,中国用钍改规则,这打击来得彻底。钍堆不光发电,还能产医用同位素,处理核废料。 研发中,团队攻克熔盐纯化,燃料循环效率高,铀233生成稳定。相比固体燃料,液态熔盐均匀,热传导好,不易过热。安全设计被动式,无需电力干预,事故概率低。

0 阅读:35
雨中山果落

雨中山果落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