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华为的?(摘抄自张小珺与李想的三小时对话)李想:在组织和

梦香评汽车啊 2025-11-11 23:27:50

理想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华为的?(摘抄自张小珺与李想的三小时对话)李想:在组织和能力上,我们一直在学习。因为组织能力挺难自己发明,除非我们大到了一定程度,没的可学了。我们最开始,先是学的丰田工作法,学习GM研发流程的方式,也学习谷歌OKR,把不同的业务团队对齐的方式。这个帮我们很好地完成了第一个阶段——理想ONE的研发和交付,并且理想ONE也帮我们创造了超过100亿美金收入,卖了20多万辆。第二个阶段很重要的一点,我们在想:从一个百亿收入,怎么往千亿收入走?我们当时研究过苹果,但觉得人才密度不够,甚至没看懂苹果,所以转而向华为学习。当时有很多华为的书,华为非常愿意把这些能力写成书分享出来。我们第二阶段向华为学习了组织能力——包括IPD,财务、流程、人力资源的三支柱。这对我们帮助很大。这些能力配合着理想L系列的平台化研发能力,以及更大规模的销售团队管理能力,销售团队背后还有三支柱的赋能和约束——我们就快速地在新势力里,借助L系列的产品,做到超过1000亿收入。如果再往上,看1000亿美金,甚至1万亿人民币的收入,还有哪些公司的能力值得学习?他们是否经历过和我们相同的阶段?这时候我们就发现,苹果又是个更好的榜样了。最重要的是学能力。苹果最开始也不是个手机公司,苹果也不是一个MP3播放器公司,苹果就是个电脑公司。它能从一个电脑公司,变成一个音乐播放器公司,到后边变成一个手机公司,再变成一个软件的服务生态公司,它也在不停地变化。1975年出现了Apple II,后边又出现了Mac。这是苹果这家公司,它在做终端,做的是软硬件结合。同一时期也会出现微软,它先做了DOS,后来又出现了Windows,做的实际是操作系统和软件生态。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取向,没有什么对错之分。但在那个阶段,很显然,微软赢了。苹果遇到了很多挑战,但苹果至少活了下来,因为它有自己独特价值。2007年,同样,出现了iPhone,这是苹果做的。苹果又选择了做终端,只是这次除了软件和硬件以外,还加了整个服务的结合。苹果的服务做得非常之好,服务利润收入也占比非常之高。它变成三个能力的结合,但它的定义还是终端。这时,紧接着就出现了安卓,当然不是微软,而是谷歌的角色了。安卓又做了手机操作系统,还做了整个服务生态——操作系统是开源的,但服务属于它自己——无论是Google的Map,还是Gmail,还是Google商店,这个模仿App Store的体系。如果拿整个移动互联网时代看,苹果和谷歌基本不相上下,因为这是全世界唯二每年净利润接近1000亿美金的公司。这非常成功,他们仍然做了两个完全不同的选择。回到我们今天在人工智能时代,也一样。今天我们能看到很多问题是,因为没有Action,你需要Action的时候就需要终端。你不能只“知”不“行”,得“知行合一”,那才是更大价值。同样会有企业像OpenAI这样——它会做模型,甚至也会做模型的Agent OS,它会做这样一个生态,开放API。但也需要有这个时代的终端公司。当然我们为什么先切入自动驾驶?因为自动驾驶足够大,汽车是个足够大的市场。只不过,我们可能不会限于这一个终端——当这个终端做成以后,我们的能力能不能覆盖到用户,让他生活、工作得更好,是属于AGI时代的终端。我们不会再做上个时代的终端。但是我们一旦要进入到任何一个终端,它必须得符合我刚才说的四个特点:有物理世界的360度感知能力;有认知决策能力;有真正的Action执行能力——无论是控制机器还是执行软件;有真正的反思和反馈能力。只不过到了AGI时代的终端,对于能力的要求变得不一样了——既有软件部分,也有硬件部分,还有服务部分,这会变得不同。

0 阅读:0
梦香评汽车啊

梦香评汽车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