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媒:现在的中国,印度已经得罪不起!据印度媒体报道,在遭到特朗普关税惩罚之后,印度曾向中方建议,中印双方联手应对美国的关税政策,遭到中方拒绝。 这可不是空穴来风。你瞅瞅现在的美印关系,那叫一个尴尬。美国对印度输美商品加征的高额关税,让新德里方面压力山大。 印度本来还挺指望和美国的贸易谈判能捞点好处,结果发现华盛顿的刀子又快又狠,根本不留情面。这下印度可难受了,美国这个他们一度想紧紧依靠的伙伴,反过来成了贸易上的重大压力源。 屋漏偏逢连夜雨,印度这时候再回头看看中国,心态就复杂多了。以前边境一有点摩擦,国内反华情绪就嗷嗷叫,可现在呢?他们发现,在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和发展难题面前,那股子情绪化的劲儿有点使不上了。 毕竟,中国已经连续多年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蹭蹭往上涨,都快摸到1400亿美元的天文数字了。这意味啥?意味着印度的市场离不开中国的商品,印度的产业也需要中国的零部件和设备。 这就好比俩人过日子,平时吵归吵、闹归闹,但家里的米面粮油还真离不开对方,这架还怎么吵得下去? 印度国内有些明白人早就看出来了。一些智库和商界领袖一直在喊话,说中印两国经济互补性太强了,与其互相较劲,不如联手干点正事。比如中国的制造业实力加上印度的软件和创新优势,完全能在全球市场搞出大名堂。 但道理是这个道理,真要做起来可就难了。印度国内总有那么一股强大的声音,动不动就把中国看成战略对手,这种根深蒂固的猜忌可不是一天两天能消除的。所以这次印度想跟中国联手反制美国关税,中方没答应,其实也在情理之中。 中方这边的态度很明确,我们当然支持一起维护多边贸易体系,但也希望印度能真正看清大局,别总是在合作的时候三心二意。说白了,就是信任还不够,中方得看看印度的诚意和定力。 你再看看最近的中印互动,挺有意思的。高层接触明显多起来了,印度的外长、国安顾问等高官接连访华,莫迪总理也去天津参加了上合峰会。两边谈得最多的是啥?就是怎么把边境局势管控好,然后一步步恢复航班、扩大贸易。 这说明印度政府心里跟明镜似的,知道国内经济发展眼下离不开稳定的周边环境,尤其离不开和中国的正常经贸往来。 但印度媒体和舆论场的调调,有时候还是跟不上。有些媒体人根本没来过中国,凭着想象和二手信息写报道,内容难免失真。这种信息差进一步加剧了两国民众之间的误解。结果就是,印度这边可能政府想务实一点,但舆论压力一大,手脚又被捆住了。 所以中方拒绝印度联手的提议,背后是有深层考虑的。一方面是想提醒印度,要想真正深度合作,你得拿出更多的战略自主性,不能总是摇摆不定。另一方面,中国自己也在评估,和印度合作的风险与收益。 印度市场潜力是大,但政策环境时不时变一下,也让不少中国企业心里打鼓。不过话说回来,中印两国作为亚洲乃至全球的重要力量,长期“龙象恶斗”对谁都没好处。 有识之士还是期待看到“龙象共舞”的局面。就像那首老歌里唱的,“印度人和中国人是兄弟”,这种民间朴素的情感基础还在。随着直航恢复、朝圣路线重启,民间交流多了,误解才会慢慢消融。 眼下的局面,对印度来说确实是个考验,也是个机遇。是继续抱着过去的偏见和疑虑,还是真正以务实、理性的态度来处理对华关系? 印度得罪不起的中国,其实更是一个印度发展绕不开的合作伙伴。全球格局变得这么快,单打独行或者一味依附他国,路只会越走越窄。 只有超越那些过时的零和思维,把眼光放长远,中印这两个伟大的文明古国才能找到一条共赢的道路,一起为亚洲的世纪贡献力量。这个过程肯定不容易,但大势所趋,就看印度有没有足够的智慧和魄力抓住机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