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要被犹太总理默茨玩完了,上半年11900家企业倒闭,比去年大幅上涨9%,二战时德国屠杀犹太人,如今犹太人对德国一点不手软 现在德国的日子是真不好过,不少开了多年的厂子说关门就关门,不管是做机械的老厂,还是开餐馆、做零售的小生意,倒闭的数量比之前多了不少。 曾经靠着工业享誉世界的德国,现在却面临着一波接一波的企业倒闭潮,街头不少店铺挂起了转让的牌子,工厂里的机器停了转,原本忙碌的工人也只能在家待业。 这一切的背后,和默茨政府的一系列操作脱不了干系,就说能源这事吧,好好的核电站、煤电厂说关就关,有的煤电厂才运营没几年,花了大价钱建起来,说炸就炸了,连一点缓冲的时间都不给企业留。 自家的能源供应跟不上,只能高价从国外买液化天然气,这一下就把工业用电的成本抬到了离谱的地步。 工厂生产离不开电,电费涨了好几倍,产品的成本自然跟着涨,卖到市场上根本没竞争力,客户都跑到别的国家去了,厂子赚不到钱,可不就只能倒闭吗? 环保确实是件好事,但也不能不管实际情况,步子迈得太大,最后受伤的还是实体经济,而且不光是能源政策激进,对华关系上的操作更是让人看不懂。 之前中德合作多愉快啊,不少德国企业靠着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有的厂子甚至一半的订单都来自中国。 可默茨政府上台后,偏偏要在台湾问题上瞎掺和,还琢磨着给中国商品加关税,搞什么贸易审查,生意讲究的是互利共赢,这么一折腾,中德之间的合作氛围变差了,订单自然就少了,那些靠着中国市场吃饭的德国企业,没了订单支撑,资金周转不开,倒闭也就成了大概率的事。 而且默茨政府搞的所谓高科技议程,看着名头挺响,实际落实下来根本没多少效果,想发展人工智能、新能源这些新兴产业,想法是好的,但光喊口号不落地没用。 钱没花在刀刃上,政策也没配套好,企业想转型没方向、没资金,只能在原地打转,反观中美这些国家,在新兴产业上砸了不少钱,进度早就甩了德国一大截,德国原本的工业优势慢慢被稀释,现在连老本行都快守不住了。 中小企业的日子更是难熬,融资成本越来越高,想贷款扩大生产或者周转资金都难,供应链也跟着出问题,有时候想进点原材料都要等好久。 就算拿到了原材料,成本也涨了不少,最后做出来的产品卖不上价,忙活半天不仅不赚钱,还得赔钱,慢慢的,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撑不下去,只能选择关门大吉。 现在德国的麻烦还不止企业倒闭这一件事,消费者的日子也不好过,欠的钱越来越多,平时想买点东西都得精打细算,家庭债务负担越来越重。 资本也不傻,看到德国这情况,都纷纷把钱转到别的国家去了,没人愿意在德国投资,毕竟谁也不想把钱扔到没前途的地方,这样一来,德国的产业空心化越来越严重,想再吸引企业和资本回来就更难了。 更让人头疼的是社会矛盾越来越突出,极右翼势力借着经济危机煽风点火,到处散布排外言论,支持他们的人还越来越多。 默茨政府不仅没想着解决根本问题,反而把反犹主义的锅甩给移民,说这是“输入型反犹主义”,完全忽略了本土极右翼的问题。 这一下不仅没平息矛盾,反而让社会分裂得更厉害,犹太社群的人觉得没安全感,不少家庭都在考虑移民,原本还算稳定的社会环境变得越来越紧张。 其实德国落到现在这步,根本不是什么历史复仇,而是政策失误加上外部环境变化导致的,政府做事太激进,完全不考虑企业和普通民众的承受能力,环保转型、外交政策都只顾着喊口号,没结合实际情况。 政策稳则经济稳,只顾着喊口号不顾实际,再好的家底也经不住折腾,德国现在的遭遇也给其他国家提了个醒,不管是搞转型还是制定外交政策,都得脚踏实地,考虑到企业和民众的实际利益,不能凭着一腔热血瞎折腾,不然的话,就算曾经再辉煌,也会慢慢走向衰落。 大家觉得德国想走出困境,最该先改的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