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4年,宰相张居正死后,他家17人被饿死在府中。   万历十年六月,当朝首辅

南风意史册 2025-11-12 10:11:50

1584年,宰相张居正死后,他家17人被饿死在府中。   万历十年六月,当朝首辅、太师张居正、执掌大明王朝十年之久的“救时宰相”病逝的消息传出后,年轻的万历皇帝在短暂的哀恸后,当即下旨辍朝一日,赐谥“文忠”,并给予极高的哀荣。满朝文武都以为,张氏家族的荣耀还将延续下去。   然而,张居正推行十年的改革:考成法的严格考核、一条鞭法的赋税整顿,终究触动了太多官僚的利益。那些曾经被他贬黜的官员,那些被清查田亩的豪强,那些因行政效率被问责的官吏,早已在暗地里摩拳擦掌,等待着反扑的时机。   万历皇帝对张居正的情感也很复杂。这位曾经严厉的帝师,这位权倾朝野的首辅,不仅在朝政上大权独揽,甚至对皇帝的私生活也多加管束。   记得有一次,万历在宫中醉酒闹事,张居正竟上书直谏,迫使皇帝不得不下罪己诏。这些年来,在张居正和李太后的共同约束下,万历始终活在这位权臣的阴影里。   如今,终于可以亲政的他,清算也开始了。   先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被贬南京,这个张居正最重要的政治盟友的倒台,预示着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接着,言官们像是约好了一般,纷纷上书弹劾张居正生前的种种“罪状”:专权跋扈、贪腐受贿、生活奢靡……甚至有人翻出旧账,说张居正父亲去世时没有按制丁忧,是为不孝。   万历皇帝看着堆积如山的奏疏,下旨成立专案组,彻查张居正家产。当刑部侍郎丘橓带着圣旨和锦衣卫来到张府时,张家人还抱着一丝希望,或许这只是一场例行公事的调查。但他们很快发现自己错了,丘橓是张居正的老政敌,他带来的不只是圣旨,还有积压多年的怨恨。   张家被围得水泄不通,任何人不得出入。锦衣卫们翻箱倒柜,掘地三尺,寻找着传说中的巨额财富。他们确实找到了不少金银珠宝,但远不及外界传闻的“白银百万两”。这令丘橓大失所望,也更加恼怒。   “不说出藏银之处,谁也别想离开!”丘橓下令封锁整个府邸,断水断粮。最初几天,张家人还靠着存粮度日;五天后,他们开始吃院中的树叶;十天后,连树皮都被剥食殆尽。   在这场惨剧中,第一个倒下的是张居正年仅三岁的曾孙。接着是张居正的孙媳,一位年仅二十多的少妇,她用自己的身体护着怀中的婴儿,最终母子双双离世。   墙外的锦衣卫不是没有听到里面的哀嚎,但丘橓严令不得通融。这位自诩为正人君子的官员,在给皇帝的奏疏中写道:“张犯居正,贪渎枉法,其家属抗拒交代,故施薄惩。”可轻描淡写的“薄惩”二字,背后却是鲜活的人命。   张居正的长子张敬修,一位颇有文名的才子,在经历严刑拷打后回到被围困的家中,目睹亲人相继饿死的惨状,最终在绝望中自缢身亡。   当封锁终于解除时,昔日富丽堂皇的相府已经有十七人被活活饿死。   消息传出,朝野震动。就连一些原本反对张居正的官员也感到心寒,直到大臣潘季驯冒死上书,万历皇帝这才下旨给张家留下空宅一座、田十顷,以供养张母余生。   张居正或许不会想到,他呕心沥血辅佐的皇帝,他为之付出全部心血的大明王朝,最终会这样对待他和他的家人。那个曾经因为他严格管教而心怀怨恨的年轻皇帝,用最残酷的方式宣泄了自己的不满;那些曾经对他唯唯诺诺的官员,用最落井下石的手段完成了报复。   然而,历史总是充满了讽刺。四十年后,明朝在内忧外患中摇摇欲坠,崇祯皇帝突然想起了这位“救时宰相”,下旨恢复张居正的所有名誉,并试图寻找能够力挽狂澜的能臣。但一切都为时已晚,大明王朝已经病入膏肓,再无回天之力。    信源: 《明实录》、《明史》   文│一阳 编辑│南风意史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南风意史册

南风意史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