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老兵麦克琼斯说:“在朝鲜战场上当中国志愿军士兵拔出刺刀,冲出来肉搏战的时候,他们不是想打赢你而是要和你同归于尽”。 要知道,那是一场实力悬殊到让人难以置信的对决,1950年冬天,朝鲜半岛的气温跌破零下四十度,美军带着二战积累的顶尖装备、完善的后勤体系,甚至连热咖啡、巧克力都能稳定供应,而志愿军战士们,很多人还穿着单衣,脚上是破旧的胶鞋,手里的武器更是五花八门。 麦克琼斯回忆说,美军最初根本没把这支“装备落后”的军队放在眼里,直到第一次遭遇志愿军的刺刀冲锋,所有人都懵了。 他说自己见过日军的拼刺,讲究站位、配合,甚至会预留撤退的余地,本质上还是“为了赢而战”。 可志愿军的拼刺完全是另一种逻辑,那些年轻的中国士兵,只要刺刀出鞘,就像点燃了自己最后的勇气,眼里没有恐惧,没有犹豫,只有“要么你死,要么我亡”的决绝。 麦克琼斯至今记得一次阵地战,一名志愿军战士被美军的刺刀刺穿了肩膀,鲜血瞬间染红了单薄的军装,可他不仅没后退,反而借着身体贴近的机会,反手将刺刀捅进了美军士兵的胸膛。 还有那些成群冲锋的战士,有的腿被炮弹炸伤,就拖着伤腿往前爬,有的胳膊断了,就用另一只手紧紧握着刺刀,嘶吼着扑向敌人。 他们的军装早已被划得破烂不堪,里面的旧棉花结块脱落,脸上、头上满是血污和冰霜,但冲锋的脚步从未停下。 说实话,美军当时手里的武器足以在远距离解决战斗,可当这些“拿命换命”的战士冲到眼前,那种从骨子里透出的悍勇,让很多美军士兵下意识地后退,甚至忘了扣动扳机。 麦克琼斯说,指挥官看着那些奋不顾身的志愿军,既心疼这些年轻的生命,又发自内心地恐惧,嘴里反复念叨着“这是阎王派来收人的”。 其实谁都明白,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志愿军战士不是不珍惜生命,而是他们把家国看得比生命更重。 那时的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他们从鸭绿江边出发,不是为了侵略,而是为了“保家卫国”,为了不让战火再次烧毁家乡的土地。 他们缺弹药、缺粮食、缺冬衣,甚至连医疗物资都极度匮乏,很多战士在冲锋前,连一顿饱饭都没吃过,可就是这样一支军队,用最原始的拼刺,对抗着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 我常常在想,所谓的“同归于尽”,从来不是志愿军的初衷,而是他们在绝境中守护家园的最后选择。 美军打仗靠的是装备和后勤,而志愿军打仗靠的是信念和血性,这种血性,是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民族气节,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 七十多年过去了,朝鲜战场的硝烟早已散尽,但那些握着刺刀冲锋的身影,永远留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今天的我们,之所以能享受和平与安宁,正是因为有无数这样的英雄,用血肉之躯为我们筑起了坚不可摧的屏障。 大家对此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