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男生错付车费自杀”案宣判。[听歌] 之前备受关注的19岁男生在沪因900元车费纠纷轻生案,法院一审判决近日出炉,涉事司机被判返还900元,但拒绝道歉。 2025年3月29日,河南鹤壁籍的19岁青年小郭初次来到上海,准备投靠在沪打工的堂弟。 他从上海虹桥高铁站搭乘司机王某的车辆,约定车费为110元。 下车时,小郭误将110元车费付成了1010元,这笔钱对他拮据的家庭而言意义重大,相当于他母亲近半个月的收入。 当晚8点33分,小郭通过微信给王某留言:“你好我这边付多了,能不能给退回来”,但没有得到任何回复。三天后,他为追讨多付车费至公安机关咨询求助。 遗憾的是,4月6日凌晨,这个年轻的生命在苏州穹窿山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其遗体后被游客发现,警方调查认定死亡排除刑事案件可能,系服用农药自杀。 今年6月,小郭家属在上海浦江法院起诉司机王某,要求返还多支付的900元。 庭审中,王某辩称小郭下车前称手机快没电,担心后续无法使用手机支付,因此提出微信转账1010元用以“套现”,自己已在扣除车费后将900元现金交给小郭。 然而,法院经审理认为,王某未能就其“已返还现金”的说法提供任何证据。 根据举证规则,当事人未能提供证据证明其事实主张的,需承担不利后果。 因此,法院难以采信王某的抗辩意见。 10月30日,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责令王某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向小郭家属返还900元。 判决后,司机王某对记者表示:“钱给法院了,去找法院”。 虽然一审胜诉,但小郭的哥哥表示,家属至今既未收到900元退款,也未等到司机的道歉。 小郭的哥哥回忆庭审细节时称,王某在庭审中毫无悔意,甚至表示“谁会为900块钱去自杀?肯定是你弟有病”。这种态度让家属倍感痛心。 家属最初选择诉讼时,本可主张精神损害赔偿,但经过与律师协商,最终决定只要求返还900元。他们曾希望能在法庭上与司机见面,从而得到对方当面道歉,但王某一直未现身。 法院判得了对错,却判不回生命。当网友讨论这900元时,其实是在讨论人与人之间那份将心比心的温度。 “看了真心疼,19岁正是最好的年纪。司机要是当时能回个消息,也许悲剧就不会发生。900块钱对有些人就是一顿饭,对有些人却是半个月的生活费。” “我是跑出租的,说句公道话,误收钱退还是本分。这行不容易,但做人要有底线。我们车队群里都在说这个事,以后遇到类似情况肯定第一时间处理。” “从判决看,司机没法证明已经退现金,败诉是必然。但法律是底线,道德是更高的要求。一句“对不起”真的那么难吗?” “这个男孩太傻了,为什么要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刚出社会的年轻人真的需要心理辅导,遇到挫折要想开点。” “特别能理解他,刚来城市举目无亲,900块钱可能就是全部希望。希望平台能改进支付系统,设置大额转账验证。” “司机可能确实没看到消息?不过法院判决后还不退款不道歉,这就说不过去了。现在钱给了法院,为什么不能当面说句抱歉?” “比900元退款更重要的是基本善意与道德责任感。正如小郭家属所期待的,一句真诚的道歉,有时远胜过经济赔偿。” 这场悲剧让我们看到,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陌生人间最基本的善意何其珍贵。 如果你在路上不小心多付了钱,对方就是不还,你会怎么做?是自认倒霉还是坚持维权?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和经历。 信息源:九派新闻、大河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