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11月11日,《康边停战协定》 在法国康皮涅森林的一节军用火车车厢内签署,标志着历时四年零三个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
1914年一战爆发后,同盟国(德、奥匈等)与协约国(英、法、俄、美等)陷入长期阵地战,双方伤亡惨重。1917年美国参战、俄国退出战争后,协约国兵力与资源优势凸显;1918年德国发起的春季攻势失败,国内爆发革命(十一月革命),君主制瓦解,军事与政治双重崩溃,被迫寻求停战。
停战谈判由协约国联军总司令福煦元帅与德国代表领衔。为彰显协约国胜利姿态,谈判地点特意选在法国军方的火车车厢内(后该车厢被视为“耻辱象征”,二战时希特勒曾特意复用此车厢让法国投降)。协定核心条款包括:德国立即停火、撤出所有占领区、解散大部分海军与空军、交出重型武器等。
整个一战中约1600万人死亡、2000万人受伤,欧洲经济濒临崩溃,四大帝国(德意志、奥匈、奥斯曼、俄罗斯)瓦解。
停战协定为1919年《凡尔赛和约》奠定基础,成立国际联盟,但苛刻条款为二战埋下隐患。
这一天被定为“停战日”(后演变为多国“阵亡将士纪念日”),成为人类铭记战争创伤、追求和平的重要象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