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下面几乎全是石油,我国缺油年年大量进口,那为啥不开采呢?就拿塔克拉玛干沙漠来

老阿七说史 2025-11-12 16:13:51

沙漠下面几乎全是石油,我国缺油年年大量进口,那为啥不开采呢?就拿塔克拉玛干沙漠来说,已经探明的石油储量有178亿吨,但为什么放着这么多油不采,年年还得花大价钱进口? 中国西部的沙漠里,埋着一片谁看了都眼馋的油海。你没看错,这 178 亿吨是盆地可探明油气资源总量,其中已探明石油储量部分,结合当前开采转化率和全国消耗水平,可供保障数十年能源安全支撑。 可中国并没有一股脑儿去挖,反倒每年还从国外进口七成以上的石油。有人说这不就是 “捡了西瓜丢了金子” 吗?可真要这么简单,那中国早就干了。 这事儿要是光看眼前的账,谁都觉得不划算;但要是从国家安全、技术难度、经济账本几个角度一看,你就知道,这根本不是能一锤子买卖决定的事。 咱们先说说技术这块,油埋得太深,深到什么程度?大多数油层在地表下六千米甚至一万米,那可不是随便打个井就能抽出来的。 别说人下不去,机器在那种高温高压下也一样扛不住,钻头一热就软,设备一进深井就失灵,搞不好还得爆炸、塌井,一旦出事,不光是钱打水漂,连人命都得搭进去。 此外,塔克拉玛干沙漠生态环境极端脆弱,开采过程中需投入高额成本构建草方格防风固沙、处理含油废水,避免加剧沙漠化,这也是开采必须审慎推进的重要原因。 而且,这种油不是哪一块一整片地躺着等你挖,它是零散的,像藏在迷宫里的宝藏一样,东一块西一块。 国内技术虽然进步快,但在这种地质条件下,想找到、打准、挖稳,真不是一两台设备就能搞定的。 早年该区域超深井 “空井” 发生率曾达 15%,一旦因地质异常打偏或出现塌井,单井损失可能超 8000 万元,虽随着技术进步,当前钻探成功率已提升至 95% 左右,但每一口井的钻探仍属于高风险投入。 再说说钱的问题,有人可能觉得,中国这么大个国家,开采点油算啥事?其实最现实的账就是,这么干真不划算,塔克拉玛干这种地方,环境恶劣,基础设施差什么都得从头建。 光是修一条路、架根管子就得上千万,深井钻探本身就贵,设备一套下来都是亿级别的投入,维护成本还高。风沙一吹,设备就得换;温差一大,线路就得修;人一进去,得配套全方位保障系统。 更别说开采成功率还不高,这种地方一旦打偏、遇到地质异常,整口井就废了,巨额投入就会面临损失。 而且当前国际油价一直在中低位徘徊,从中东、俄罗斯甚至非洲那边进口油,价格比国内高成本开采低太多,在这种情况下,进口反而成了更划算的选择。 问题来了,既然能进口干嘛还留着自家的油不动?这就是战略层面的事了。中国的能源安全,从来都不是单线思维,进口、储备、自采三条路得同时走。 中东有变故?俄罗斯出问题?运输通道出事?这些都是不能忽视的风险。所以,把沙漠下面这些高成本的油 “留着”,在最需要的时候用。 可真要有一天,外头断供了,这密室就是救命的底牌。更何况国家也没有真的放弃开采,而是在逐步做技术储备。现在国内已经能打出 8000 米以上的深井,还有专门做 “深地工程” 的试验项目,这些都是给未来打基础。 而且别忘了,咱们国家正在推进能源结构转型,新能源发展势头很猛。风电、光伏、水电、核电都在上量,电动车也越来越普及。 在这种趋势下,把大笔资金砸到高成本石油项目上,回报周期长、风险大,不如把钱投入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更符合长远利益。 当然,也有人说,万一将来新能源发展没想象中那么快,或者国际局势突变,咱们是不是会被动?这事国家早考虑过了,现在国内石油储备体系已经越来越完善,进口来源也越来越多元,不再像过去那样只靠一两条线。 再加上技术储备也在同步推进,一旦真有能源供应紧急情况,在完成现有勘探区域的产能调试和配套输油管线、生态防护等基础设施完善后,塔里木盆地这些油田可快速提升开采规模,形成稳定产能,问题不大。 所以,别看沙漠底下油多得吓人,中国却没急着挖,这背后既有现实考量,也有战略布局。 如果你是决策者,你会把这 178 亿吨油气资源中的石油部分现在就大规模开采出来,还是像现在这样,先合理储备,等未来关键时刻再动?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

0 阅读:80

猜你喜欢

老阿七说史

老阿七说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