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奥运会的最大问题就是奥委会那帮人太贪婪,捞钱没够,欲壑难填。 还记得2024年巴黎奥运会刚落幕,法国街头的抗议横幅还没撤干净。 原本承诺66亿欧元的预算,最后花到110亿,超支快一倍。老百姓骂街的矛头,没指向组委会,全戳着国际奥委会的脊梁骨——“一群披着体育外衣的吸血鬼”。 这话真不是空穴来风。奥运会从以前的“香饽饽”变成现在的“烫手山芋”,申办城市从抢着报名跌到现在无人申请地步,奥委会的贪婪就是根子上的原因。 2023年东京奥运会的贪腐案,把这点扒得明明白白。日本检方起诉了15名相关人员,其中就有奥委会委员。 赞助商想拿到合作资格,得先把合同金额的10%塞进委员们的私人账户。有个建材商爆料,为了拿下奥运村的瓷砖供应权,光“好处费”就花了2300万日元。 我认识个做体育器材的老板,2019年差点参与东京奥运会的采购投标。他说奥委会的要求特别“刁钻”,指定要某国的进口器材,价格比国产的贵三倍还多。 后来他托人打听才知道,那几家外国厂商都给奥委会高层交了“准入费”。“这哪是招标,就是明着抢钱”,老板最后干脆放弃了,“陪不起也玩不起”。 奥委会的捞钱手段,早就是行业公开的秘密。最狠的是申办环节,明着要“申办费”,暗着收“好处费”。 1998年盐湖城冬奥会的贿赂丑闻闹得全球皆知,当地组委会给10名奥委会委员送了现金、房产,甚至还为委员的子女安排工作。这事儿曝光后,只有4名委员被开除,其他人换个岗位继续捞,跟没事人一样。 到了赛事运营阶段,他们更是把“雁过拔毛”发挥到极致。转播权收入,奥委会要先抽走30%;赞助商的分成,他们拿大头,主办国只能喝点汤。 巴黎奥运会的转播权卖了110亿美元,奥委会揣走33亿,留给法国的钱连场馆维护费都不够。 更气人的是,他们还逼着主办国建“符合标准”的场馆,不管你赛后用不用得上。蒙特利尔奥运会建的主体育场,欠下的10亿美元债务,当地民众还了整整30年,被称为“奥运遗产税”。 有人说奥运会是“国家名片”,这话放在20年前还行。 现在大家都算过账了,世界杯投入140亿美元能赚330亿,奥运会却大多亏得底朝天。差别就在运营方——国际足联虽然也爱钱,但至少不会把主办国往死里薅,足球场赛后还能用来踢联赛。奥委会倒好,要求建的马术场、现代五项场馆,赛后基本都是闲置,草长得比人还高。 他们也不是没喊过“改革”。 2021年奥委会说要“精简赛事、降低成本”,结果转头就新增了滑板、冲浪这些吸引赞助商的项目,传统项目一个没砍。 2023年的财务报告更讽刺,明明写着“非盈利组织”,高管们的平均年薪却有80万美元,比联合国秘书长还高。这些钱,全是从主办国和运动员身上榨出来的。 运动员更是被当成了“摇钱树”。 奥运会的奖金要交15%的“管理费”给奥委会,连选手的商业代言,他们都要分一杯羹。有个体操运动员私下跟我说,她拿了奥运铜牌,奖金到手只剩一半,“感觉自己不是在为国家争光,是在给奥委会打工”。 你说奥运会该取消吗?肯定不该。它承载的体育精神,是多少人的青春记忆。但现在的问题是,奥委会把经念歪了,把体育盛事变成了自己的敛财工具。 2025年布里斯班奥运会还没开,已经传出预算超支的消息,澳大利亚民众的反对声越来越大。照这个趋势下去,真说不定哪天就没人愿意办奥运会了。 体育的本质是公平和纯粹,不该被铜臭味污染。 什么时候奥委会能放下捞钱的手,真正为运动员和观众着想,奥运会才能重新变回那个让人热血沸腾的盛会。 你觉得该怎么治奥委会的“贪婪病”?是让主办国联合起来拒缴高额分成,还是逼着他们公开财务明细?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招儿。 信息来源: 中国新闻网——2023年11月15日东京奥运会贪腐案宣判,15人获刑揭露利益输送黑幕 路透社——2024年9月10日巴黎奥运会预算超支引民怨,奥委会被指索要高额分成 国际奥委会官网——2024年1月20日国际奥委会2023年财务报告解读,非盈利外衣下的高薪秘密 搜狐网——2025年10月2日奥运会为啥突然没人申办了?有人算了一笔经济账,中国太高明了! 信息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