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来论|开车时叼根牙线棒都要罚,交通执法不该这样“严”】开车时,嘴里叼

齐鲁壹点 2025-11-12 17:15:52

【晚报来论 | 开车时叼根牙线棒都要罚,交通执法不该这样“严”】 开车时,嘴里叼根牙线棒都不行?近日,无锡市民钱先生反映,他开车时嘴里叼了一根牙线棒,被监控探头抓拍,次日就收到罚单,拟被处以警告处罚,处罚原因是“驾车时有其他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看到开车叼牙线棒被处罚的消息,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不信。这会不会是假消息?或者存在某种误会:因为监控照片不够清晰,以至于牙线棒被工作人员误判为烟卷?然而,这并非假消息,似乎也不存在误解。交管12123管理人员和无锡宜兴市交通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都认为处罚没问题。在他们看来,叼牙线棒妨碍正常交通,违反交通法。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更是把叼牙签、嚼口香糖等,都列入妨碍正常交通的行为。不能说工作人员的说法完全没有道理。确实,不管是叼牙线棒还是叼牙签,都有分散驾驶人注意力的可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交管部门对钱先生的处罚没有问题。要看到,开车时叼牙线棒分散驾驶人注意力的可能性极其轻微,甚至可以忽略不计的。把这样的行为判定为“妨碍安全驾驶”,违背常识、常情。交管工作人员仅凭个人主观判断,认定钱先生开车叼牙线棒违法,并予以处罚,未免太过武断而严苛,难以令人信服。交通执法的目的不在处罚,而在教育引导驾驶人遵章守法文明出行,维护安全畅通的交通秩序。交通执法需要宽严相济。对酒驾、闯红灯、严重超速超载以及涉牌涉证等严重交通违法,必须“严”字当头,坚持严打严处,毫不松懈。而对于不系安全带、违法停车、开车抽烟等轻微违法行为,应当坚持柔性执法原则,以教育引导为主,尽量少处罚、不处罚。先进监控抓拍设备的广泛应用,为执法人员提供了便利,有助于他们高效捕捉违法行为。越是在这种情况下,执法人员越应当审慎执法,避免“拿着放大镜找问题”。像处罚开车叼牙线棒这样“挑刺式执法”,执法尺度不断收紧,很可能给公众制造紧张压抑感。你可能因为一根牙签违法,也可能因为一个哈欠违法,交通违法泛化、普遍化,动辄得咎,也会让人感到麻木,失去荣誉感。这显然背离了执法初衷。在“人、车、路”矛盾日益突出的背景下,不少人交通违法并非有意,有些甚至是“被动违法”。法不强人所难,对于此类轻微交通违法,理当柔性执法,凸显执法的教育引导功能。事实上,对轻微违法实施柔性执法已经成为多数人的共识,不少地方已经推出了“首违免罚”等具体措施,有些地方甚至把“首违免罚”写进了法条。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无锡交管部门还要处罚开车叼牙线棒的驾驶人,如此不合时宜,不应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评论员 张泰来)

0 阅读:5
齐鲁壹点

齐鲁壹点

齐鲁晚报官方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