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当着美国五星上将的面,直接把桌子掀了。 他说,到年底,中国的发电量,是美国

古今知夏 2025-11-12 17:31:53

马斯克当着美国五星上将的面,直接把桌子掀了。 他说,到年底,中国的发电量,是美国的2.5倍。 整个五角大楼,沉默了......   那马斯克为什么这么说呢?可能因为他家特斯拉在上海有超级工厂,星链还得靠火箭发射,这些事儿都跟电力供应息息相关。 美国不是没意识到电力的重要性,而是越发力越被动,陷入了 “越补越缺” 的死循环。 为了搞 “制造业回流”,美国喊了好几年口号,可苹果、三星这些巨头宁愿把工厂留在中国,也不愿搬回本土。核心原因很简单:美国工业电价高达 1.2 元 / 度,是中国的 3 倍。 一家手机工厂每年耗电上亿度,光电费差价就能吃掉大半利润。更要命的是供电还不稳,2025 年德州一场寒潮,直接让半导体工厂停工三天,损失超 10 亿美元。 想升级电网?难如登天。美国电网被 3000 多家公司分割管理,各州有各州的规矩,跨州输电线路审批要走好几年。加州想建一条连接新能源基地的输电线路,从规划到开工花了 8 年,还没建成就要超支 20 亿美元。 反观中国,4 万公里特高压线路织成 “全国一张网”,西部的电想送东部,规划审批一气呵成,根本没有 “各自为战” 的内耗。 美国也想搞新能源,可越搞越尴尬。2024 年美国光伏装机量刚突破 30GW,还不到中国的零头。不是不想装,是装了也用不上 — 电网并网能力不足,新建成的风电场只能 “晒太阳”,弃电率高达 15%。 可讽刺的是,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喊着要 “本土制造”,可光伏板、储能电池的核心产能全在中国,美国企业只能偷偷进口,再贴上 “本土组装” 的标签蒙混过关。 中国的电力优势,早就跳出了 “多发电” 的初级阶段,变成了 “能让全球产业链围着转” 的主动权。 在云南,澜沧江梯级水电站的清洁电力,不仅供着本地的新能源汽车工厂,还通过跨境输电线路送到越南、老挝。 越南的电子代工厂为啥愿意扎堆在边境?就是因为能用上中国的稳定绿电,电价比本土低一半,生产出来的耳机、充电器成本直接降一截,在全球市场更有竞争力。 在新疆,“风光大基地” 的电力不仅点亮了东部的写字楼,还撑起了全球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基地。多晶硅是光伏板的核心原料,中国产能占全球 80%,而充足的廉价电力,让中国多晶硅成本比美国低 30%。 这就意味着,全球光伏产业的定价权,早就攥在中国手里 — 美国想发展新能源,最终还得买中国的多晶硅,绕不开这层电力带来的产业链优势。 更狠的是,中国把电力变成了 “国际合作的硬通货”。在巴西,中国帮着建的特高压线路,把亚马逊雨林的水电送到东南部工业中心,让巴西工业电价降了 20%; 现在全球都在抢的 “绿电贸易”,中国已经占了先机。2024 年中国绿电出口额突破 500 亿元,通过跨境输电、绿证交易,把西部沙漠里发的风电、光伏,变成了欧洲企业的 “碳中和凭证”。 德国车企想标榜 “全产业链碳中和”,就得买中国的绿电;欧盟想完成减排目标,离不开中国的绿电供应。这种 “电力输出 、 标准输出 、 产业链输出” 的组合拳,美国根本没能力接招。 五角大楼的沉默,不是无话可说,是看懂了一个残酷现实:2.5 倍的发电量差距背后,是全球产业链话语权的转移。 美国还在为 “本土发电不够用” 发愁,中国已经能靠电力绑定周边国家、影响全球产业布局;美国还在为电网老化、电价高企内耗,中国已经把电力变成了 “走出去” 的名片。 马斯克只是说了句大实话。电力早就不是 “有没有” 的问题,而是 “能不能用它撬动世界” 的问题。当中国的电力能让全球工厂更省钱、让各国减排更轻松、让产业链更稳定时,这种优势就成了别人抢不走、学不会的硬实力。 信息来源: 马斯克:中国发电量就像火箭升空,美国却躺平了.--观察者网

0 阅读:277

猜你喜欢

古今知夏

古今知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