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难以实现“最后胜利”(恢复1991年全部领土),本质是多重结构性矛盾与战略局限叠加的结果,需从四维深析: 国内根基脆弱:战争摧毁经济,2024年经济基本崩溃,工业产能仅存30%,超800万人逃亡致劳动力断层。兵源依赖“抓壮丁”,适龄男性流失超百万,前线士气与动员潜力逼近极限。社会长期承压,民生凋敝加剧内部凝聚力损耗。 外援“输血”难续:乌90%军事装备依赖欧美,但援助可持续性存疑。美国共和党明确反对无限制援乌,欧盟因匈牙利等国反对,援乌预算屡遭阻挠。更关键的是,欧美援乌隐含“控局不控结果”逻辑——提供武器但不直接参战,避免与俄全面对抗。 俄罗斯“熬鹰”战略奏效:俄依托能源出口(对亚出口增40%)、军事动员(现役+预备役超百万)维持战争机器。核心目标非全面占领,而是通过消耗乌军,迫其接受乌东四州“既成事实”。俄军专打乌军有生力量,逐步压缩乌防御空间。 欧美战略目标收缩:对欧美而言,乌克兰是“抗俄工具”而非核心利益。当战争长期化,欧美更倾向“冻结冲突”——通过军援维持乌存续,但不愿为“收复全部领土”背负无限成本。这种“有限支持”与乌“全面胜利”诉求的根本错位,注定结局难如所愿。 所以,乌国内疲态、外援不可持续、俄战略韧性及欧美目标收缩,共同构成“无法胜利”的深层枷锁。其最可能出路,是在保留核心领土基础上,与俄达成“有条件和谈”,换取国家存续。
乌克兰难以实现“最后胜利”(恢复1991年全部领土),本质是多重结构性矛盾与战略
深度老高
2025-11-12 17:37:1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