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海军的军费总是要比陆军高出好几倍? 从核心装备造价来看,海军装备的成本堪称惊人,我国自主建造的山东舰仅舰体平台就耗资 350亿元,更先进的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造价直接突破400亿元大关。 这还只是基础平台的费用,航母要形成战斗力必须配备舰载机,一架歼15舰载机单价超过 4 亿元,辽宁舰满编24架就需近百亿元,而山东舰和福建舰的舰载机配置规模更大,成本自然进一步攀升。 再看看海军的其他家底,一艘055型驱逐舰约60亿元的造价,相当于陆军一个装甲团的全部装备价值,而一支航母编队至少需要搭配2-3艘驱逐舰、2-3艘护卫舰,再加上补给舰和潜艇,仅装备采购费用就轻松突破千亿元。 相比之下,陆军装备成本低得多,即便是价格较高的坦克、火炮,单价也仅几千万元,一个装甲师的全部装备总价值不过几十亿元,不仅远低于一艘海军主力舰,更无法与千亿级别的航母编队相提并论。 海军装备的日常运行消耗同样不容小觑,山东舰单次出海仅燃油开销就十分庞大,它的油箱可装载8000吨重油,按每吨4000元计算,单次加满油就需要3200万元,这还只是航母自身的燃油消耗。 整个航母编队中,驱逐舰、护卫舰、补给舰等舰艇的燃油消耗叠加,单日油费就能达到数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而舰载机使用的航空煤油单价更高,几十架舰载机密集开展起降训练一天,仅航空油料的支出就会突破千万元。 装备损耗带来的成本支出更为突出,航母甲板环境特殊,舰载机每次拦阻降落产生的冲击力相当于一辆小汽车高速撞击墙体,每一次起降都会损耗阻拦索与弹射器的使用寿命。 这根直径不足 5 厘米的阻拦索,美国曾给出单根1000万美元的天价且不开放技术参数,好在我国已实现自主研发,将成本控制在500万元左右,仅为进口价格的十分之一,使用寿命还比美国标准提升了20%。 训练和实战中的弹药消耗更是耗资巨大,普通空空导弹一枚约 120万元,反舰导弹单价动辄3000万元以上,巡航导弹价格更是高达数千万元乃至上亿元。 一次实弹演练发射十几枚导弹,几亿、十几亿元就会直接消耗,这一数额相当于陆军一个师一年的训练经费,而到了实战中,消耗会呈指数级增长。 二战时期的珍珠港事件就是典型例子,日本联合舰队偷袭珍珠港,仅用数小时就击沉击伤美国海军8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损毁188架飞机,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 这些舰艇和飞机是美国海军数十年的积累,其中“亚利桑那”号战列舰的造价换算到现在高达几十亿美元,却在一上午的时间里彻底沉没。 海军军费居高不下,核心在于其“沉没成本”和“消耗速度”远超陆军,一艘航母、一艘驱逐舰建成后,需要持续投入资金进行维护保养。 参考美国数据,核动力航母的使用和支持费用是建造费用的3.6倍以上,一旦战损就是巨额损失,而陆军装备即便受损,补充的成本和周期都远低于海军。 更关键的是,海军是唯一能长期自持开展跨洋作战的兵种,要维护广阔的海洋权益,必须拥有足够规模的舰队,这些都需要海量资金支撑。如此看来,海军军费遥遥领先也在情理之中,毕竟它是唯一一个能单日耗尽数十年积累的兵种,投入不足根本无法满足其建设和运行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