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只能靠战争抢劫。纽约联储的领袖人物耶伦女士,用沉痛而坚定的口吻向全世界宣告:“我们或许已行至一个无法回头的临界点。” 早在上世纪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国就找到了新的生存密码,那就是把美元和石油绑定,形成石油美元体系。 简单说,就是让全世界买石油都必须用美元,而产油国拿到美元后,又得把这些钱回流到美国买国债、投资,这样一来,美国就等于掌握了全球经济的水龙头。 但这套体系有个致命弱点,必须靠武力维护,谁要是敢挑战美元结算,美国就会动用军事手段打压。 从海湾战争到后来的伊拉克战争,表面上是反恐、是维护地区稳定,骨子里都是为了保住石油美元的霸权地位,让美元能继续在全球畅通无阻地“收割”财富。 随着时间推移,美国的制造业慢慢空心化,大量工厂搬到海外,本土只剩下金融和军工两大支柱产业。 金融靠美元霸权收割全球,军工则靠战争直接赚钱,这两个产业早就深度绑定,形成了庞大的利益集团。 现在全球一百家最大的军火商里,美国占了四十一家,这些企业的销售收入加起来占到全球总量的一半。 俄乌冲突爆发后,这些军火商更是赚得盆满钵满,美国向乌克兰提供的五百多亿美元军事援助,其中九成的钱都花在了美国本土,用来生产炮弹、导弹和各种武器装备,直接拉动了美国军工企业的营收和就业。 有数据显示,仅通用动力一家公司,在冲突期间军火部门的收入就上涨了近四分之一,雷神公司的股价更是一度飙升超过五成,战争对美国经济的“刺激作用”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但这套玩法现在越来越行不通了,这也是耶伦为什么说走到了临界点的核心原因。 首先是美元霸权正在松动,全球去美元化的趋势已经挡不住了。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显示,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已经从1999年的七成以上降到了现在的不足六成,创下近三十年最低。 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用本币进行贸易结算,巴西和中国达成了本币结算协议,金砖国家内部的美元结算占比更是从几年前的六七成骤降到现在的三四成。 就连沙特这样的传统石油美元核心国家,也开始用人民币结算部分石油贸易,这意味着美国维系了半个多世纪的石油美元体系正在出现裂痕。 没有了美元霸权这个基础,美国想通过印钞收割全球、用金融制裁抢劫的难度越来越大。 美国的战争经济学有一个致命缺陷,就是它的反噬效应越来越明显。 以前美国发动战争,总能通过掠夺资源、扩大市场来获得超额收益,但现在战争的成本越来越高,收益却越来越少。 俄乌冲突打了这么久,美国虽然卖了不少武器,但欧洲盟友因为能源危机和通胀问题经济疲软,反而影响了美国的出口市场。 同时,美国为了支援乌克兰,消耗了大量的军火库存,不得不投入巨资扩产,这又进一步增加了财政负担。 更麻烦的是,战争带来的通胀压力最终还是落到了美国民众身上。 加州的汽油价格每升超过八元人民币,西雅图家庭每个月的水费就要一千三百多元,普通美国人的生活成本越来越高,信用卡债务总额已经突破一万亿美元,这些都是战争经济模式带来的后遗症。
